|
夏普十代線因缺乏“出海口”,產能利用率一直上不來,投資巨大的十代線成為夏普虧損的“重災區”
即將迎來“百歲大壽”的夏普,最近頻繁傳出負面消息:計劃出售空調、復印機業務和日本總部大樓,裁員5000人,以及因涉嫌漏稅2000萬美元而被日本大阪稅務局調查。
由于夏普員工處于“夏休”假期,《第一財經日報》昨天未能從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確認上述信息。
但傳聞并非空穴來風。2012財年巨虧之后,2013財年第一季(今年4~6月),夏普虧損達940億日元,超過預期,并預計2013財年將虧損2500億日元。這令今年3月簽訂的鴻海對夏普股票的收購計劃,遲遲未能實施。據外媒報道,鴻海要求將出資比例從當初決定的9.9%提高到20%左右。夏普雖然不愿鴻海提高出資比例,但是銀行開出支持融資的條件就是盡快促成鴻海入股。
鴻海要求夏普把當初簽約時每股550日元的價格,降低到接近目前的股價約每股200日元。如果按原來660億日元的出資額,鴻海獲得的股權比例將提升,將出現鴻海要求派遣董事的可能性。此前,鴻海答應持股9.9%,并不向夏普派董事。
為了穩住鴻海這一合作伙伴,夏普正考慮將日本之外的彩電組裝廠、液晶模組廠也轉讓給鴻海。顯然,夏普在引入鴻海的道路上,正面臨兩難選擇。
業績下滑、鴻海入股延后,讓夏普對資金十分渴求。根據外媒報道,夏普正考慮出售復印機及空調業務,以盡快獲得銀行的追加融資所提出的計劃。此外,夏普還計劃裁員5000人、出售日本的總部大樓,以及壓縮太陽能電池工廠的規模。
夏普被稱為“液晶之父”,擁有全球唯一的一條液晶十代線。但是繼2012財年巨虧之后,2013財年第一季仍然未能扭轉虧損的勢頭。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微博)向本報指出,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因素,導致夏普難以翻身。“夏普繼續虧損,是因為成本較高、銷售不暢、現金流入不足。”
從內部看,夏普過去憑借技術優勢,一直采用相對封閉的策略,面板外供不多。當液晶面板進入產能過剩的年代,夏普十代線因缺乏“出海口”,產能利用率一直上不來,投資巨大的十代線成為夏普虧損的“重災區”。夏普今年大力推廣80英寸液晶電視,但超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銷量有限。
夏普與鴻海合作,正是想通過鴻海龐大的代工體系,擴大“出海口”,提升夏普的成本競爭力。但羅清啟認為,雙方的磨合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兩者合作也改變不了日元升值等不利的外部因素。夏普十代線如果搬到中國,成本會降低,但夏普因擔憂核心技術流失也很難做出這樣的決策。
(關鍵詞:夏普 空調 復印機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