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以來,中國連續出臺節能減排激勵政策,據了解,已有家電產業和協會人士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將電腦、廚房電器等相關產品納入節能補貼范圍。
記者采訪中,家電廠商大部分表示,節能補貼新政對業績影響短期內很難顯現,企業面臨淘汰落后產能等壓力,然而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長期刺激之下,行業還將有提升空間。
家電行業“冷凍期”有望破冰
產業經濟觀察專家梁振鵬告訴記者:“國家此前出臺智能電視技術規范,此次智能家電標準有待完善,但也成為可以參考的依據。國家家電節能減排政策還將持續,下一步國家或將盡快對真正智能化家電給予政策扶持。”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電節能減排的補貼惠民工程還在起步階段,市場在節能產品進入的準備時期。節能減排對家電產品結構會有巨大調整,對家電行業和產業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長虹空調品牌總監陶軍表示:“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影響是長期的,公司目前在調整產品結構,提升高能效產品占有率。”
“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有一定下降,上半年白電盈利仍舊強于黑電,節能補貼等政策目前對公司業績還沒有明顯影響,但是在政策長期刺激之下還有提升幅度。然而對于低能效產品的加速淘汰和資金周轉,企業面臨一定壓力。”另一位家電廠商則如此告訴記者。
嚴懲虛標、騙補行為
“中國能源緊張,倡導高效節能家電,發達國家對于產品節能的指標和門檻越來越高,中國推出的政策引領家電工業更快轉型升級的方式;提高整體競爭力,在海外市場才能有立足之地,與發達國家市場產品有充分競爭,國家出臺的家電節能減排政策對家電國際地位提升有一定考慮。”業內專家指出。
然而隨著一些列家電節能新政推出,市場和行業中仍有問題暴露。部分企業、廠商促銷的時候,在賣場對沒有入圍或者達到能效指標的產品給予虛假貼標,涉嫌違規。
“市場中存在虛標、騙補等情況,目前仍是家電行業中的個別現象。這種情況在此前"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中就屢禁不止,主要源于政府監管部門懲罰力度較弱,市場秩序整理力度需要加大。”業內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