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情況
(一)科技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績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持續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和綠色化發展,重點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新,技術廣泛應用,傳統產品提質升級,新產品和高端產品占比快速增加,行業又有一些領域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有的進入世界領先水平,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和產業薄弱環節得到解決和改善,逐步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工程機械產業體系。
1、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全行業積極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基礎共性技術研發不斷取得新成果,多項智慧施工技術裝備得到有效應用,一批新型高技術產品實現產業化,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盾構機、非公路自卸車、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等多種高端整機國產化率大幅度提升,新材料應用進一步支撐了產品的輕量化,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產品測試、工業性考核等取得較大進展,一些基礎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通過技術升級逐步實現自主可控和更廣泛的實際應用,產業鏈、供應鏈逐步實現技術:研發、生產、服務的高效協同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按需求有序發布實施和推廣應用。一批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操作控制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系統:執行機構等環節的基礎技術和關鍵產品列入《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并取得了許多成果和推廣應用案例,為工程機械整機提質升級發揮了支撐作用。
2、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
工程機械行業低端重復生產和低水平競爭局面有效改善,逐步實現了中高端的競爭發展格局。高端工程機械產出能力繼續增強。
數字化技術在工程機械行業多層面滲透,智能制造示范和智能化工廠場景在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應用面,許多企業入圍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取得新進展:
全行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發展戰略,綠色化發展結出豐碩成果。一批企業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行業企業研發制造的多種電動、氫能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工程機械不僅在國內工程施工領域受到好評,而且走向國際。隨著電動工程機械電池、電器及控制系統和技術的發展,不同需求場景不斷出現,投入工程施工的數量快速增長,相關技術及配套設施加快完善,2023年電動工程機械銷售量增速較快,電動裝載機實現銷售量同比增長210%,遠高于裝載機全年銷量下降15.8%的同比水平。目前,電動工程機械正在逐步形成工況適應性好、零尾氣排放、低噪音、高可靠易保養、高效率的競爭優勢。
3、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投放市場受到好評。
在工程機械總體銷售低迷的情況下,一些高端裝備銷售量逆勢增長,大型挖掘機、大噸位起重機、大噸位礦用自卸車、大直徑盾構機、大型樁工機械、大型裝載機、大型工業車輛、高米數臂式升降作業平臺等重大技術裝備呈結構性增長。
隨著多項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超大型工程起重機、超大直徑盾構機、超大型塔式起重機、特大噸位挖掘機和礦用自卸車等研制成功,用于施工作業,較好滿足了國家核電、風電、化工、橋梁、隧道、礦山等重大工程建設的需要,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工程機械裝備保障。同時,國民經濟建設重大工程急需的一些重大、新型工程機械的研發、制造取得新進展。
(二)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繼續增強,出口額保持增長
行業企業國際化步伐持續加快,海外業務占總體業務比重穩步上升,國際投資扎實推進,全球營銷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境外培訓、物流管理和零配件供應體系繼續加強,傳統市場進一步穩定,新興市場快速增長,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持續提升。工程機械出口連續實現高速增長,高技術工程機械出口漲幅加快。
據協會根據海關數據整理,2023年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510.63億美元,同比增長8.57%。其中進口金額25.11億美元,同比下降8.03%;出口金額485.52億美元,同比增長9.59%,比2020年增長131.6%;按照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額計算,2023年出口額3414.05億元,同比增長15.8%。
由于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的增強,加上一些產品國內銷量下降等因素影響,工程機械出口占比大幅度增長,2023年平地機出口量占全部銷量的85.73%,履帶式起重機出口占比55.95%,壓路機出口占比54.60%,挖掘機出口占比53.86%,裝載機出口占比45.58%,升降作業平臺出口占比37.11%,工業車輛出口占比34.54%,汽車起重機出口占比30.66%。
(三)行業企業發展韌性及抵御風險能力繼續提升
在科技創新引領下,全行業改變了外延式增長的發展模式。2023年部分主要工程機械產品國內市場銷量雖然降幅較大,但企業總體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保持穩定增長。據協會重點聯系的企業集團統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4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9%應收賬款同比下降6.25%,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2.72%,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31%,職工從業人員同比增長0.78%,工資總額同比增長12.6%。
一年來,大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國有、民營、外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展;產業聚集區優勢進一步發揮,產業集群能力進一步增強。協會及其各分支機構在上級有關部門和廣大會員企業的支持下,順利完成了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中期評估,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和提出政策建議,有序推進行業科技、質量和標準化工作,成功舉辦了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BICES2023)、協會年會、高層論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和開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動等,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協會力量。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行業運行總體上還處在企穩恢復的進程中,一些領域市場需求持續疲弱、新機銷量底部震蕩,舊機增量高位增長,行業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市場需求的制約作用仍比較大,企業經營的困難還比較多。新征程上,我們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困難前所未有。
建議行業各企業要持續把握好國內國際形勢變化,堅持市場機制,需求牽引;堅持戰略引領、開放合作、突出主業、精細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做到穩中求進、創新發展;要積極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統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二、2024年的形勢判斷
2024年保障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有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二是各項宏觀政策相互疊加將對經濟增長持續提供支撐。2023年出臺的增發一萬億元國債、降準降息、減稅降費,以及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效應將持續釋放,新近出臺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疊加等,將有力推動經濟恢復向好。三是政策空間仍然較足,國家加力實施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有條件的。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注入強大動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將不斷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五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新機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總的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集聚增多。
工程機械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和行業轉型升級提速的關鍵時期,政策效力將逐步發揮,市場環境會穩步好轉,涉及工程機械一些領域需求收縮、預期轉弱、動力不足的狀況將有序改善。
對今年工程機械市場形勢要結合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行業資源優勢的發揮和營商環境的變化進行理性分析和科學判斷,要堅持市場機制、需求牽引和問題導向。預計國內市場一些領域近期內仍會面臨壓力,但隨著政策效力的發揮和市場環境的好轉全年國內市場需求總體上將好于去年;盡管國際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憑借我國工程機械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整體優勢,預計出口額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關鍵字:工程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