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5年以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逐步開展,特別是在2009年“四萬億”刺激政策出臺后,商業銀行通過倉單質押、聯保互保等創新擔保方式發放鋼貿貸款漸成潮流。據報道,2011年末,全國鋼貿類貸款總額已近1.89萬億元,占銀行業貸款總額約3.5%(同期全國貸款總額約54萬億元)。
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家加強房地產調控和清理整頓地方融資平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鋼材下游需求隨之走弱,鋼價開始大幅下跌,鋼材滯銷日益嚴重,鋼貿企業經營愈發困難,特別是上海銀監局和銀監會相繼發布鋼貿行業貸款風險提示后,商業銀行普遍收縮鋼貿貸款規模,鋼貿行業資金緊張局面“雪上加霜”,貸款風險開始顯現。主要通過“聯保互保”形式進行融資的鋼貿企業則是“三角債”的高發區。
2012年8月,因貸款到期無法償還,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打包起訴上海翹首、上海寧松工貿等二十余家鋼貿企業。公開信息顯示,至2012年三季度末,上海地區鋼貿貸款月共計1975億元,占全市中資銀行貸款余額的4%,其中有約275億元已轉為不良貸款。
民生銀行是介入該領域較深的銀行之一,其2012年末鋼貿貸款余額約為300億元,鋼貿不良貸款余額為5.9億元,不良率2%,遠遠高于年報0.76%的不良率。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上海市有209起銀行起訴鋼貿商的案件開庭,涉及23家銀行。從8月初開始,上海地區即將在一個月內開庭的鋼貿金融糾紛案高達302起,其中涉及民生銀行的鋼貿案共有29 起。
風險由點及面
鋼貿不良貸款在2013年上半年集中爆發。2012年年底,由于不良出現的面積較小,還有銀行支行行長為保年終獎,幫鋼貿企業還利息的。有的鋼貿貸款雖然逾期了,但還能正常還利息,對這種情況的貸款,銀行盡量采用延期、展期、借新還舊的方法先拖個一年半載,只求不在報表上體現出來。但一兩個個案可以掩蓋過去,當大面積出現的時候,銀行沒辦法掩蓋了。民生銀行是涉及鋼貿不良貸款較多的銀行。
目前鋼貿問題貸款集中爆發期已過,鋼貿企業跑路的已經跑了,銀行正處長追償、打官司和收尾階段。銀行按程序處理不良貸款的事宜:第一步是追討、查封,對房產、鋼材等抵押物等能追討的盡量追討;第二步是不良貸款打包出售,降價賣出。
從過往的鋼貿貸款經營情況看,商業銀行在鋼貿貸款中可以獲得上浮30%的“超額利潤”,以及相當于貸款近60%的承兌匯票保證金存款,除此之外,還可以搭售理財、基金、保險(放心保)等周邊產品。正是在這些豐厚收益的吸引下,部分商業銀行才對鋼貿貸款潛在的風險或者利欲熏心,毫無察覺,或者心存僥幸,甚至故意而為之。
銀行現在對鋼貿貸款唯恐避之不及。很多小銀行采取一刀切的態度,如寧波銀行、上海銀行等,堅決不給鋼貿企業任何貸款。大的鋼貿商還能從大的銀行借到貸款,但也只能保存量,沒有增量。小的鋼貿商只能“曲線救國”,貸款用途不填鋼材,填木材、水泥借款。
根據調研的結果顯示,西本新干線(大宗商品流通服務領域的研發、運營、咨詢、投資的大型集團化公司,中國最大的鋼鐵現貨交易平臺之一,中國鋼鐵PMI指數的唯一發布解讀機構,其發布的西本指數、西本指導價已成為國內商品價格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目前可獲得銀行30億元的貸款,其中40%為6個月期貸款,上浮10%不到;另外60%為票據,利率之前為每月3‰,6個月時為每月9.5‰,現在為5‰,整體成本比貸款便宜。
很多鋼貿貸款留作它用,特別在2009年天量信貸時,很多資金流向投資,如地產、葡萄酒等。也有買豪車、豪宅、商鋪的。如果是住宅還好,但買商鋪的很多都有損失。還有做高利貸,有的中型企業貸款利率6%左右,借其他人10%還多。
鋼貿融資的業務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鋼材作動產質押;二是聯保貸款;三是地產抵押貸款。在實際操作中,有時三種模式會混合使用。
鋼材質押過程中,由于質押的鋼材始終處于流動狀態,如鋼材等貨物進出頻繁,很難保證貨物的價格、數量、規格、質量等和質押合同所簽訂的目標貨物完全吻合一致,銀行很難判別自己的貨物是哪一部分。2009年那一撥,實際重復抵押率達到200%-300%,有的高的甚至一批貨抵押了5次。
不良貸款風險延后
上海周寧商會占據了上海鋼貿60%-70%的份額,商會內部很團結。由于聯保可以獲得比單家貸款更高的貸款額度,也有利于獲得增信。在2011年之前,一直是周寧商會內鋼貿企業貸款的普遍模式。十年內沒有發生過一筆壞賬。只要出現個案,如當時無錫老板跑路,都是由商會的聯保企業分攤虧損,承擔下來。但自2008年后鋼價持續大幅下跌,鋼貿商紛紛扛不住,鋼貿成為集中爆發的風險點。
2009年時只要用周寧的身份證,就能很容易地貸出50萬元,但現在看到周寧身份證,連信用卡都要停。這一輪風暴當中,正經做鋼材貿易的鋼貿商(而不是用貸款投資房地產等)情況還行,但也受到聯保牽連,有的也跟著倒。
目前鋼貿經營比較正常的一是福建長樂的鋼貿商,自己有鋼廠,自產自銷,以鋼廠名義貸款;二是浙江的鋼貿商,他們自身的資金充足,而不是靠聯保。
鋼材價格由2002年至2013年,經歷了由頂到底的過程。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降到十年低位,地產投資也大幅回落,鋼材需求下降,產能過剩,銷售利潤率大幅下滑。螺紋鋼三級鋼的噸鋼價格由2008年的5700元降到如今的3600元,利潤也由500元-600元每噸降到不賺錢,銷售利潤率由高點時候的8%之多降到2012年的0.04%,如今在0.1%左右。
6-8月,在鋼廠減產、原料價格、政策面多重因素影響下,鋼價出現熊市中的反彈,價格反彈了300元。鋼鐵庫存由年初的2234萬噸,降到現在的不到1500萬噸,降幅達32%。大鋼廠通常要保持二十多天的庫存,7-8月訂單高,有的小鋼廠甚至出現負庫存。庫存低于同期,而產量創新高,根據產量+凈出口-庫存計算的表觀消費率,由2012年的3.8%上升至8.1%,說明2013年的需求好轉。但利潤回升依然緩慢,因為原料無法自主定價。鐵礦石的價格由年初的160元降到109元后又反彈到如今的143元,而鋼材現貨價格才漲9%。
鋼鐵行業不能算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8%,只能算輕度過剩行業。去杠桿后,鋼貿行業基礎夯實,回歸真實貿易。對鋼廠而言:第一,大宗商品上漲周期結束;第二,由于三大礦投產釋放,2014年達1.2億噸的量,中國長期要消化,但粗鋼增長其實難達到那么高。鐵礦石價格長期看跌,預計會跌到110元左右。原料定價權改變,有利于加工利潤的提高。因而鋼廠盈利有望改善。
鋼貿行業不良貸款的集中爆發有其特殊性。
一是該行業本身的風險并不大,即使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若企業只是經營鋼貿,也不會產生大的損失。然而風險主要來自重復抵押以及聯保制度放大杠桿,并且貸款獲得的資金大量流入了房地產等其他行業。當資金流入的行業景氣度下行時,這種模式不能持續,帶來資金鏈的斷裂。
二是鋼材是比較適宜用做抵押物的物品,因其易保存、標準化,而且價格波動相對不大,即使是廢鋼,價格也是有保障的。因而便于企業用來抵押獲得貸款。
類似鋼貿這樣易于通過重復抵押放大杠桿的行業并不多,也很少有商品有鋼材這樣的特性,比較接近的如銅貿。在鋼貿不良貸款爆發之后,銀監會也對銅貿企業的貸款進行了約束,但由于銅貿規模相對不大,也沒有鋼貿這樣集中,發生類似不良貸款的情況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企業多以房地產作為抵押品獲得貸款,若地產價格不發生大的波動,某一個行業集中爆發不良貸款的可能性不大。
盡管在鋼貿行業層面上,不良貸款的情況已經充分暴露,但銀行處理這些不良貸款的過程尚未結束。目前反映出的不良貸款數字可能被低估,隨著貸款到期及司法程序結束,民生銀行等鋼貿貸款較多的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或會上升較快。
鋼貿貸款持續發酵,已經引起了商業銀行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但目前主要的防范對象仍停留在鋼貿企業范圍內。然而,未來鋼貿貸款風險仍有向上游鋼鐵行業傳遞、進一步放大的可能。一方面,現實中鋼廠一般與鋼貿商有著直接的利益關系,一旦鋼廠為了消化庫存,與并無購買需求的鋼貿商簽訂假的購銷合同,由鋼貿商以庫存鋼材質押向銀行貸款,最終就相當于銀行以貸款購買了鋼廠庫存,風險就會轉嫁到銀行身上。
(關鍵字:鋼貿 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