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業中報大面積失血
高成本、低價格,高產能、低需求,上半年的鋼市高低矛盾,令鋼鐵全行業陷入了徹底的微利甚至虧損。
國內鋼鐵生產大戶馬鋼股份昨晚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93億元,同比下降710.44%。
從已公布的上市鋼企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除攀鋼因去年實施資產重組,業績表現大幅上升之外,僅寶鋼股份、久立特材和金洲管道三家鋼企同比業績預增。其中,寶鋼股份主要由于二季度完成不銹鋼、特鋼事業部的相關資產和股權出售,而久立特材和金洲管道業績的增長分別得益于高附加值鋼材產品的產能釋放和產品銷售。
根據中鋼協的統計數據,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銷售收入為17957.5億元,同比下降3.34%;利稅392.58億元,同比下降59.8%;利潤僅23.8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545.49億元,降幅95.81%;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2.48億元,虧損面達33.75%;銷售利潤率為0.13%,同比下降2.93個百分點。
礦石等主要原料成本的降幅小于鋼價的降幅,是導致鋼廠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鋼股份的半年報中就指出,6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115.48點,同比下降14.08%,較3月末下降4.70%,而我國進口鐵礦石上半年平均到岸價138.7美元/噸,雖然同比下降13.8%,但報告期內總體仍處高位。
同時,下游行業需求低迷、中低端產品銷售不濟也是鋼廠盈利下滑的另一大主要原因。
而國內鋼廠的生產動力卻一直強勁,4月份日均粗鋼產量一度達到201萬噸的新高。
“現在盡管多數鋼廠都處于虧損狀態,但減產的成本可能比不減產更高。”一家鋼廠人士對記者指出,雖然每生產一噸鋼材會有幾百元的虧損,但相比停產之后員工工資、銀行利息方面的凈流出,堅持生產可能比停產虧得還要少,此外,對于小鋼廠來說,減產還可能引起銀行的停貸。
而進入下半年,下游需求的疲軟仍未有所改觀,而鋼鐵產量的居高不下,也依然限制著鋼企的盈利能力。
在半年報中,馬鋼股份也預計,鋼鐵企業生產高成本、低盈利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預計三季度鋼材市場持續低迷,難有大幅反彈,公司可能繼續虧損。(關鍵詞:鋼鐵 馬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