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20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我國粗鋼產量累計達到82270萬噸,同比增長0.9%。雖然業內對于鋼產量增幅不高有心理準備,但是增幅不足1%,還是讓業內感到驚訝。
分析師丁根稱,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粗鋼產量開始突飛猛進,增長率普遍達到兩位數,其中2004年和2005年增長率分別高達27.2%和24.9%,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粗鋼產量發展最快的增長速度。即使是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2008年,國內粗鋼產量同比仍然增長2.8%。
“2009年,我國粗鋼產量再度恢復兩位數的增長,2013年粗鋼產量為81536萬噸,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推算,2013年粗鋼產量增長率為12.6%。而2014年卻由上一年的兩位數急劇下跌至不足1個百分點,確實出乎意料。”丁根表示。
丁根說,回顧剛剛過去的2014年國內鋼市,這數據還是“靠譜”的。它提醒和告誡人們:國內鋼鐵需求的鼎盛時期已經結束,國內粗鋼產量的頂峰區已經到來。鋼鐵產能的釋放該收斂了。
分析師王國清20日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粗鋼產量是國際上對于一個國家鋼鐵產量統計的一個基本指標。這是和經濟發展需求相關的。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放緩,對應的鋼鐵需求也是放緩的,鋼鐵產量也不再延續以前的高速增長,轉為緩慢溫和增長。
王國清認為,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時期,鋼鐵行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國鋼鐵需求進入峰值的弧頂區,鋼鐵需求和鋼鐵產量維持低速增長也將成為鋼鐵行業供需面的新常態。表現為低增長、低效益、低價格、高壓力,“三低一高”。現在我國鋼鐵已經是8億噸的總產量,增長速度即使很小,在絕對量上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
“2015年國家將進一步踐行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政策,且在愈加嚴格的環保措施下,粗鋼產量將保持低速增長。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新的鐵礦石供應格局的形成,以及鋼鐵電商時代的日趨成熟,鋼鐵行業將正式步入加快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的洗牌期。”王國清說。
馬鋼股份證券事務代表胡順良21日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為了應對行業低速增長的趨勢,馬鋼已經開始調整產品結構。2015年的計劃是鋼產量總量跟上年比基本不變,但是產品結構是要調整的,將更多傾向于提升產品檔次,在強度、韌度等技術指標上都將提升,并做到各品種以銷定產,有的品種量增,有的品種量減。
胡順良表示,由于前些年鋼鐵企業不斷擴大產能,即使行業增速不到1%,各個鋼鐵企業的總產量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去年開始,鋼鐵的需求增長不多,加上節能減排的要求,2014年開始到2015年乃至未來幾年,鋼企都可能是要面對低速增長、總量不變和調整提升產品檔次的“新常態”。雖然適應這樣的新形勢對于企業是很有難度的,但是也是很有意義的。不能再因循守舊,而是要不斷做出調整和應對。
(關鍵字:鋼鐵 鋼鐵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