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正確看待經濟增長速度,對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對做好各方面工作影響很大。我國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問題難以解決。這表明中央對經濟增長的態度有重大轉變。
實際上,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小幅升至7.5%,雖然房地產行業投資及新開工面積持續下滑,但由于加大了保障房以及基建投資的力度,同時定向寬松的貨幣信貸,使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的跡象。不過這并不表明經濟沒有下行壓力,理清穩定經濟增長與改革辯證關系,通過定向投資拉動經濟是有必要的,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是繼續深化改革、調結構的基礎和前提。
本次會議單獨提出經濟增長速度的重要性,也是較為罕見的。當前經濟仍然是嚴峻的,諸多行業供需矛盾突出,行業盈利改善不大,以及PMI、PPI、社會用電量等多項指標反應經濟形勢不能過于樂觀,下行壓力熱然較大。這有可能促使下半年穩增長的力度更大。會議提出,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定向調控,要發揮好財政金融資源效力,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優化財政金融資源配置,提高財經資金使用效益,積極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潛力,著力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不斷釋放消費潛力。這說明后期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在重要領域投資及釋放潛在需求上仍會有較強的利好預期。
與以往的投資不同,如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鋼鐵、水泥、玻璃等,堅決抑制投資擴建新增產能。但是能釋放潛在需求的鐵路、公路軌道交通領域,能源以及保障性住房領域,適當加大投資力度,會對穩定經濟增長有顯著作用,并帶動相關產業走向復蘇的道路。這樣的投資方式是健康的有效的,也是對鋼鐵市場仍然有利的。
從鋼鐵業來看,當前鋼鐵差能過剩、鋼價低位徘徊、大量貿易商退市以及廠商虧損,這都需要經濟平穩的增長環境。據鋼協初步統計,目前我國粗鋼產能達到11.4億噸,如果這么高的產能都等著鋼廠去減,顯然不現實。通過棚戶區改造、基建投資、城鎮化這些政策措施,不僅能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更能有效增加鋼鐵需求。大量的農業人口進城帶來了就業和消費的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工業需求增長的機會。
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特征決定了鋼價難漲難跌的小幅波動走勢,而2季度以來的鋼企盈利改善主要是由于鐵礦石等原材料下降出現的階段性特征,而鋼鐵需求卻遲遲沒有起色,這就說明經濟增長與釋放鋼鐵潛在需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但龐大的鋼鐵產能會嚴重削弱經濟拉動鋼材需求的成果,況且政府調控的目標是經濟穩定,而不是過快增長。因此,鋼廠有必要控制生產節奏,維護供需平平衡關系,不增加市場資源壓力。
目前,因國內鋼價處于低位并帶動了鋼材出口較好的局面,鋼材社會庫存持續下降,但鋼廠庫存卻超過了社會庫存總量,鋼貿商蓄水池功能嚴重降低,鋼廠直銷、直供比例放大,電商及物流加工配套服務興起,都說明鋼材市場領域都發生重要轉變。積極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創新市場經營模式才會有出路。 (王英廣)
(關鍵字:鋼鐵 鋼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