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外貿易發展較快,中國進出口額總量居全球首位,但是貿易發展充滿波折,尤其鋼材外貿“地雷”遍布,從鋼管到鋼絲,再到板材,歐美等國頻繁發動貿易戰。
今年5月末,“中美取向電工鋼案”結案:2月26日WTO設立執行專家組,應美國要求審核中國取向電工鋼案執行措施的相關情況,專家組須在90天內完成相關審查工作,5月末公布終審結果。目前,我國需要適時準備,研究各項政策,應對硅鋼案糾紛。
曠日持久的“取向電工鋼案”
中美“取向電工鋼案”貿易爭端已持續近5年,WTO先后成立了調查專家組和執行專家組,案件持續困擾著中美貿易發展。
我國于2009年4月對美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由武鋼、寶鋼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為減輕對我國取向電工鋼(又名取向硅鋼)的市場沖擊,請求對原產美國的進口取向硅鋼進行反傾銷調查。經商務部調查裁決,2010年4月,我國開始分別對美國AK鋼鐵有限公司、阿勒格尼技術公司和其他美國公司征收7.8%、19.9%和64.8%的反傾銷稅以及11.7%、12%和44.6%的反補貼稅。
2010年9月,美國向WTO提出申訴,稱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取向硅鋼征收“雙反”關稅違反世貿規則。2012年世貿組織裁決中國敗訴。根據WTO裁定,2013年7月商務部下調了對從美國進口的取向硅鋼征收的“雙反”稅率。
2014年1月中旬,美方再次起訴中國,將“中國取向電工鋼案(DS414)”執行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并要求與中國政府就繼續對從美國進口的取向硅鋼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是否符合世貿規則進行磋商,意在要求中國停止對從美國進口的取向電工鋼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至此,中國已大幅下調取向硅鋼的“雙反”稅率,但是美國認為依然違反世貿原則。所以,我國應重新評估取向硅鋼的外貿政策,進而形成有價值的推動硅鋼外貿工作的指導性原則。
中國仍有積極收獲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大幅下調“雙反”稅率,還是沒有滿足美方訴求。但是,通過“雙反”工作的開展,政府和企業積累了寶貴的“雙反”經驗,并支持了我國硅鋼企業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
首先,鍛煉和積累了鋼材外貿爭端處理經驗,提升了政府“雙反”工作能力,豐富了鋼材外貿爭端解決經驗。隨著對進口產品反傾銷調查等工作的開展,有力反擊了歐美等國對我國鋼材反傾銷行為,同時促使我國政府相關部門開始積極運用世貿規則保護產業發展。
同時,企業積累了開展“雙反”的訴訟和反訴訟經驗。多年來,鋼鐵企業缺乏應對國外政府反傾銷、反補貼工作經驗,經過鋼材貿易摩擦的洗禮,我國鋼鐵企業能做到積極應訴,并開始對外國鋼材實施反傾銷訴訟,目前訴訟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其次,硅鋼產業由“進口替代”階段開始向“出口導向”過渡,技術水平正在趕超國際。2012年我國取向硅鋼進口量23.7萬噸,比2008年下降33%;國內取向硅鋼產能釋放,出口量大幅增長,2012年累計出口3.5萬噸,同比增長180%。2012年,我國取向硅鋼消費進口依存度為24.7%,較2008年大幅下降26.3個百分點。
同時,促進取向硅鋼技術發展,并實現產品產業化。2013年,全國取向硅鋼產量95萬噸,比2012年增長25%,為2008年產量的2.8倍。目前,取向硅鋼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寶鋼《低溫高磁感取向硅鋼制造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寶鋼、武鋼兩家公司均已形成年產30萬噸高等級取向硅鋼的生產能力。
避免貿易戰擴大以質取勝
首先,對外貿爭端做到積極應訴,但避免貿易戰規模擴大化。
隨著對外經貿發展,2013年我國外貿額達到4.16萬億美元,外貿量已經占世界首位。為維護外貿經濟整體利益,我國政府和企業在積極應對歐美日等國的鋼材貿易保護政策同時,注意控制對外貿易糾紛規模,避免貿易糾紛擴大,為我國企業出口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外貿環境。不主動發起貿易訴訟,若有需要啟動對外反傾銷,選取有利于產品層次提升和工業轉型升級,并擁有充足研發和生產能力的領域產品。
其次,促進硅鋼企業產品升級,堅持以質量打開國際市場。雖然進口取向硅鋼占我國消費量的比例降至2成,但每年仍需進口一定量的高端產品,其中附加值高的高磁感取向硅鋼占到了全部進口量的70%左右,且基本來自日本、韓國。同時,隨著“西電東送”能源戰略實施,特高壓電網建設步伐加快,國內高端取向硅鋼消費將保持旺盛。因此,建議我國政府適度嚴控一般硅鋼企業產能的擴產審批,同時在稅收、信貸等方面支持大型鋼廠開展高級取向硅鋼制造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取向硅鋼產品的出口。
(關鍵字:取向 電工鋼 鋼企 反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