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鐵礦石價格不斷走低,使鋼價不斷面臨價格重心下移的壓力。在有效跌破100美元以后,鐵礦石疲態盡顯。至6月2日普氏礦石62%指數為91.75美元,已經是相當低的水平,年累計跌幅已經超過25%。
實際上,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經有連續兩波比較明顯的下跌行情,第一波是年初到3月上旬,鐵礦跌至105美元附近,之后4月中旬再次下跌,5月下旬跌至97.2美元/噸,創2012年9月以來的新低。5月30日鐵礦外盤平臺成交只有90.5-90.8美元。除了價格之外,港口庫存壓力也有增無減,目前港口庫存超過1.15億噸水平,屬于歷史高位。顯然,礦價在經濟低迷、供應過剩的大形勢下,牛熊轉換已經徹底轉變。
礦價的下跌,帶來的是鐵礦石投融風險及長協礦違約風險的上升,銀行收緊鐵礦信用證審批權限,甚至是鋼廠存貨周期的改變。也加大了國內礦山的壓力,越來越多的礦山會被迫停產,據了解,目前國內礦山開工率已經低于50%。這對國內礦山會帶來深層次調整。除此之外,也會使鋼價下行壓力加大,從端午小長假前兩天看,唐山鋼坯累計下跌了20元至2780元/噸,變化還不是很大,但鋼廠高負債、流動性差,以及面臨鋼鐵需求增速下滑的嚴峻形勢,一方面對礦石的購買力有限,另一方面維持高產量來維持債務的穩定,產量很難降下來,加劇鋼材供需矛盾。這越來越對鋼價不利。
從鋼材市場上看,臨近5月底,鋼材市場出現了部分品種反彈跡象,特別是26日在期鋼、期礦大幅反彈的刺激下,市場信心增強。在隨后的兩天里,上海、天津等地熱卷、北方中厚板市場都有一定報價上漲。其中上海、北京等地三級螺紋鋼小幅拉漲了20-30元/噸,至28日報價分別為3050和3130元/噸;其他部分市場也有所反彈。
不過隨著鐵礦走弱,反彈曇花一現,多地市場又重回疲弱之勢,從期鋼和期礦28日重回跌勢的狀況看可見一斑。在礦價走弱前提下,以及鋼價經歷長期低迷下跌,鋼價即便是反彈也難以改變市場運行趨勢,更何況反彈只有區區幾十元的幅度。
進入5月份以來,鋼材的需求狀況沒有明顯改善,而產量不斷新高,加劇了鋼鐵供需矛盾。數據顯示,4月份用電量增速則回落明顯,同比回落了2.2個百分點,環比回落了2.6個百分點。以制造業、采礦業等為主的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從今年2月份的15.13%回落至4%,而這也創下了2013年3月份以來同比增速最低值。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較前3個月回落0.1%;主營活動利潤同比增長9.1%,較前3個月回落0.3%。這些都反應了鋼市需求的基礎仍然不穩定,供需關系沒有顯著改善,鋼價反彈的力度和持續性都不會很大。經濟低迷走弱、需求增速回落是鐵礦石走弱的根本原因。
盡管鋼材社會庫存出現了持續性下降狀態,最新一周的鋼材社會庫存1475.8萬噸,環比下降4.3%,為今年3月初以來連續第12 周下滑。但鋼廠庫存卻又較大幅度上漲。5月中旬統計重點鋼鐵企業庫本旬末存量為1499.78萬噸,較上一旬末增加了69.95萬噸,環比上漲4.89%。社會庫存下降一度甚至被看成是需求好轉的結果,但從另一方面看,鋼材社會庫存的下降實在經濟下滑需求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是之前的數據不準,瞞報或者統計漏洞較多。二是鋼貿商因資金及市場環境差縮減了很多,鋼貿商庫存占據了很大一塊。三是鋼廠不少品種直供力度加大,市場流通量在減少。這恰恰反映了鋼材有效需求的不足。鋼材需求的不足意味著礦石需求同樣面臨縮減的境地,會帶動礦石、鋼鐵及下游的連鎖反應。
近期,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利好,如匯豐5月PMI 初值創下近五個月新高,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啟動172 項重大水利工程、各地政策對樓市限購放寬等等,使得市場信心有所恢復,而資金面上也有定向寬松的跡象。不過,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鐵礦石、鋼市步入低迷的局面。鋼材需求在經濟長時間低迷的狀態下,增速下滑是必然的。如果鋼廠到了不得不減產的境地,鐵礦石的需求還會下降。而且從目前來看,隨著力拓在非洲礦石儲量50%左右的所有權西芒杜礦山將于2018投產以及其它礦山增產,鐵礦石產量仍呈增加趨勢,今后仍會有低成本礦繼續投產。業內人士認為,大周期熊市格局下鐵礦石需求與供給錯位,價格體系需重新定位。鐵價下跌會繼續壓制鋼價運行。(王英廣)
(關鍵字:鋼價 鐵礦石 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