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徐樂江會長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做了《世界的中國鋼鐵工業發展與展望——把握機遇,促進改革、創新與合作》的主旨報告。
他全面總結了2008年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一是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應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環境友好付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鋼鐵工業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也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發揮了積極作用。2013年中國產鋼7.79億噸,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增加了2.9億噸,不僅滿足了同期中國GDP總量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6%的巨大鋼鐵消費需求,而且在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上得到明顯進步。
二是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城鎮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了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基礎,增強了經濟發展后勁。到2013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3.7%,比2007年增長7.8個百分點;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達到113億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了134%;建成投運高速鐵路1.1萬公里、高速公路10.45萬公里,分別比2007年增長了77%、94%。房屋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大量消費的400MPa及以上高強螺紋鋼筋應用比重占近80%,時速350公里、380公里高鐵用鋼軌全部實現國產化。同時保障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場館建設及眾多橋梁建設用鋼。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機械、電子、船舶、石油、化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壯大。2013年中國民用鋼質船舶產量比2007年增長了284%,發動機產量增長了213%,煉油、化工生產專用設備產量增長了522%,鐵路客車、貨車產量分別增長了95%、34%,工程機械增加值連續兩位數增長。裝備制造所需高性能鋼板、軸承鋼、齒輪鋼、造船板等品種基本得到滿足,節鎳或無鎳的鐵素體和雙相不銹鋼已占國內不銹鋼產量的30%以上,T4003不銹鋼應用于鐵路貨車車輛,大大提高了車輛壽命。
四是有力地支持了石油、天然氣運輸管道建設及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加快了中國能源結構優化發展。到2013年中國管道輸油氣里程近10萬公里,比2007年增長83%,發電設備產量達到1.26億千瓦,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裝機容量分別達到了2.8億千瓦、1461萬千瓦、7548萬千瓦,分別比2007年增長了93%、65%和17.7倍,火電裝機容量達到8.62億千瓦,比2007年增長了56%。電工鋼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有了新的進步和突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牌號取向硅鋼HiB鋼已在三峽工程建設上投入使用,批量用于制造50萬千伏以上等級的超高壓大型變壓器。油氣管線建設所需要的高等級X80管線鋼實現國產化。
五是有力地支持了國內居民消費升級,為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水平做出了貢獻。到2013年中國汽車產量達到了2211.7萬輛,比2007年增長了149%,家用電冰箱產量達到了9261萬臺,比2007年增長了111%,家用洗衣機產量達到了7202萬臺,比2007年增長了80%,房間空氣調節器產量達到了13057萬臺,比2007年增長了63%。雙相鋼、復相鋼、相變誘發塑性鋼和馬氏體鋼等先進高強度汽車用鋼產品批量用于國內高等級汽車,其中800MPa級別冷軋和鍍鋅汽車板已實現批量供貨,1200MPa、1500MPa級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知名品牌汽車用鋼板也采用國內產品,汽車用鋼的提升為汽車產業發展奠定了材料基礎,進口汽車冷軋板、鍍鋅板占消費的比重從35%降到10%左右。抗凹陷性能和裝飾性能皆優的A類家電面板廣泛用于各類家電產品,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家電產品質量性能提升的要求。
六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的發展,建成了完整雄厚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體系,擁有完備的鋼鐵制造流程生產工序。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持續發展推動下,各種所有制形式的鋼鐵企業協同發展,產品結構、組織結構、技術裝備不斷優化,管理不斷創新,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節能環保水平不斷提升,完整的現代化鋼鐵生產體系已經形成。
七是整體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自主創新體系。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集成與創新的過程,在工藝技術與裝備、新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成果,2012年,鋼鐵行業申請專利9496件,其中發明專利3841件,分別是2006年的4.1倍、3.7倍。鞍鋼鲅魚圈、首鋼京唐、寶鋼高強鋼生產線及梅鋼寬帶鋼冷連軋機組的自主集成、自主建造,標志著中國鋼鐵工業自主設計、制造、工程建設和掌握運用新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八是在粗鋼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節能減排取得顯著進步,鋼鐵企業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到2013年中鋼協會員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由2007年的628千克標煤降至592千克標煤,噸鋼耗新水量由2007年的5.58立方米降至3.5立方米以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明顯下降,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鋼鐵行業以綠色發展為理念,涌現出以唐鋼、太鋼、寶鋼、武鋼青山廠區、濟鋼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示范企業,建成了以太鋼、唐鋼為代表的與城市和諧發展的花園式工廠,以京唐鋼鐵為代表的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區,還有一批與鄉鎮和諧發展的優質民營企業。
同時,他也指出:中國鋼鐵工業在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鋼材市場價格大幅下降,鋼鐵行業經濟效益急劇下滑。2013年比2011年,會員企業鋼材銷售結算價格每噸下降了1026元人民幣,在鋼材價格下降和原料價格上漲的雙重擠壓下,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他分析指出,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鋼鐵產能過剩,產量大,供需結構不協調,區域布局不合理;二是產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分散,利益訴求差異,難以有效實現行業自律;三是鐵礦石供需及價格失衡,增大了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和經營風險;四是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以及企業轉變粗放式發展方式與企業發展理念落后、發展戰略、自主創新能力低。
他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鋼鐵等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舉措。中國鋼鐵工業今后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化解過剩產能。中國鋼鐵工業化解過剩產能既要治標,又要治本。對于化解包括鋼鐵業在內的產能過剩問題,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央政府部門、各地方政府都相繼制訂了貫徹落實的責任目標和任務時間表,突出了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長效機制。
二是要加快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國鋼鐵行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鋼鐵企業間目前存在著稅賦、環保成本差異較大等不平等競爭的問題。為此,在經濟活動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綜合運用法律和市場的手段,減少行政手段,管理的重點由注重事前審批更多的轉向事中事后監管。
三是深化企業改革,加快鋼鐵企業結構調整。目前,中國鋼鐵企業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必須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在經營機制轉換方面,民營企業在管理提升方面均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促進下,中國鋼鐵業在推進改革方面正在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在發展混合所有制上,企業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大多數企業向社會化、公眾性公司方向發展;在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企業決策和風險防范機制方面,加快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增強企業活力,構建市場化、高效運營的鋼鐵企業體制機制等,很多鋼鐵企業正在積極加快推進。
四是加強行業有效自律。鋼鐵行業所面臨眾多矛盾和問題的解決是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過程和較長的時間,這時候更需要加強自律,理性、克制地安排生產經營。鋼鐵行業有效自律、有序發展不僅對中國鋼鐵業發展有利,也是對世界鋼鐵業發展負責任的表現。
五是加強節能環保。中國鋼鐵業在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與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上做出了努力,但部分企業與節能、環保標準新要求及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差距。鋼鐵企業今后要按照新發布的《鋼鐵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重新審視已使用的節能減排技術措施,要加大投入改造的力度,大力提升現有節能減排設施的技術水平,加快推進鋼鐵企業全面實現清潔生產。
六是推進自主創新。今后,中國鋼鐵工業將致力于全面形成自主創新體系,建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研發模式,普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爭取突破一批行業重大共性技術。
他強調,中國鋼鐵工業將在堅持以內需為導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積極實施“走出去”、“請進來”工作,在國內市場加大與國外投資者的合作,在國外加強與國際鋼鐵界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在鐵礦石、煤炭等原料方面加大對外合作力度,繼續擴大與國內外工程承包商、裝備制造商等下游用戶研發合作,加強與世界同行、國際鋼鐵協會、OECD等國際組織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間的技術開發、市場開拓等合作項目,加大進出口自律交流合作,歡迎國外擁有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的鋼鐵企業、投資者參與國內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中國工業鋼鐵協會)
(關鍵字:鋼鐵 鋼鐵工業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