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寒冬的鋼鐵業,使鋼貿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電子商務如火如荼,傳統鋼貿行業日漸式微、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關鍵時刻,國內鋼貿商正加快轉型,紛紛建設大宗商品的電商平臺,探索鋼貿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20日,中國五礦集團傾力打造的、以鋼鐵產品為突破口的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正式浮出水面。專家指出,在關注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涉水電商的背后,更要注意鋼鐵流通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據了解,鋼鐵業流通規模達12萬億元,占到生產資料交易的20%。目前我國鋼鐵流通商達20萬家,整體呈現“散、亂、差”的狀況,良莠不齊。近3年來,鋼鐵行業持續“寒冬”,使鋼貿商的日子格外艱難,傳統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介紹,當前鋼鐵全行業負債率達70%,一些企業甚至超過80%,這些企業發展的融資方式仍然主要是銀行貸款。與此同時,今年一些銀行對鋼鐵業已經抽貸10%,同時提高了利率,使鋼鐵業的資金鏈更為緊張。
全行業危機加劇了鋼貿商的困境。在行業生存空間日益狹窄的背景下,部分鋼企違規操作、重復質押、借鋼投機,使金融業對鋼鐵業更加“退避三舍”。
“在這種困境下,鋼鐵行業從傳統銷售模式向電商平臺過渡的‘窗口期’已經打開,必須構建行業性、開放性、規范性的鋼鐵電商平臺。”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恩剛表示。
工信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董寶青介紹,以電子商務創新為模式重新贏得金融業對鋼鐵業的信任很重要,以可靠的平臺將風險降至可控的位置,從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大宗商品電商化已經成為行業新趨勢。目前已有100多家第三方交易類鋼鐵電商平臺上線。
20日,五礦電商平臺投入商業運營的同時,還與一些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喻恩剛指出,依靠電商平臺,全產業鏈信息公開、透明,鋼貿商將能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從而規避風險,提高鋼鐵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趙喜子指出,目前鋼材在電子平臺商銷量不到10%,未來有希望提高到20%~30%,對鋼鐵行業早日度過“寒冬”有益。鋼貿商要持續加強創新,預計全行業還要堅持三年才能度過“寒冬”。
專家同時指出,電子商務平臺絕不僅僅是行業“過冬”的權宜之計,更是未來鋼鐵流通業的方向,對鋼鐵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這將有助于加深電子商務在鋼鐵產業中的應用,加速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帶動鋼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進而有效提升鋼鐵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但另一方面,業內對鋼鐵行業集體涌入電商領域也表示了擔憂。中國金融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劉雷云指出:“不要一窩蜂全去搞電商,全去圈地搞貿易,搞物流園;全搞全產業鏈。不然的話,過幾年也會過剩。”他表示,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每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依靠創新提升價值,在全產業鏈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關鍵字:鋼鐵 鋼貿商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