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一位官員表示,化解過剩產能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運用發展的思路、市場化的手段、改革的措施,化解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管住增量,優化存量,建立長效機制。
工信部從部門職責出發,將以規劃、制定標準、政策為牽引,以鋼鐵行業規范管理為抓手,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配合,促進工作銜接與工作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該官員介紹,主要踐行“管住增量”原則:“堅決遏制盲目擴張,妥善處理違規產能,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環保部等部委,把好審批關,嚴禁建設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分類處理在建違規項目。
“這里主要強調新增產能項目。但是企業若有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如果沒有突破增量限制的話,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還是要支持。”該官員說。
同時,工信部也將指導地方政府按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發展規劃的要求,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行業規范和準入條件,來制定落實產能的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對在建和建成的產能提出清理整頓意見。
建退出機制難度大
接下來,工信部還將要在生產經營規范管理、鋼鐵產品升級換代、推動區域重組、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退出工作、利用貿易投資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與下游行業聯合“走出去”、發揮引導作用等方面發力。
在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退出工作方面,該官員稱,將全面完成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力爭在2015年之前全面完成“十二五”派加的任務。2011年12月26日,工信部下發了“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19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淘汰煉鐵落后產能4800萬噸、煉鋼4800萬噸。
該官員稱,工信部正在抓緊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在淘汰落后產能指標方面,已經與發改委達成共識,不再提高爐轉優等裝備容積指標,轉而改為進一步強化環保節能、安全生產等約束條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他提出,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非常重要,淘汰落后產能的還得是市場。“企業干不下去了,就得關門。”他說,工信部可支配的淘汰落后資金是“杯水車薪”,這個資金最后確定要淘汰的產能數,以噸鋼為計算給一定補貼。“這補貼有限,靠國家解決不了企業的后顧之憂,按道理還得靠市場。”
不過,該官員坦言“退出機制是個難題”。
他建議,盡可能多地發揮市場作用,當企業運轉不下去之時,銀行不給其貸款融資,企業只能關門退出。“但有的地方考慮GDP,伸手救企業一把。老是想救它,這樣的話它就退不出來。”
目前,退出的鋼企基本上是已經停產的企業,本身挺不下去,接近關門,政府給點兒補貼,企業便退出。“再下一步淘汰,要將正在生產的一些企業關掉,這個難度更大。”該官員稱,但估計再過幾年,又會出現一批關門的。
(關鍵字:鋼鐵 鋼鐵行業 落后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