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中旬,國內鋼材市場盤整態勢未變,長材和板材品種漲跌互現。多數螺紋鋼市場拉漲10-20元/噸,但熱卷市場卻由強趨弱,冷板則出現陰跌現象。整體上看,鋼價變化不大,盡管部分品種有拉漲現象,但力度有限,成交乏力。相反,寶鋼、武鋼等鋼廠對11月份出廠價格政策由漲及平,部分品種實行暗降,沙鋼、河北鋼鐵集團也連續對螺紋鋼價格保持平穩,這至少說明鋼廠后市信心不足。總體上看,鋼市在3季度虎頭蛇尾,旺季不旺成為鋼市3季度走勢特征。眼下已至10月中旬,業內將希望又寄托于4季度中運藏的機會。
我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將陸續公布,其中,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品價格(PPI)兩大指數已經在14日對外披露,CPI上漲3.1%,環比上漲0.8%,溫和上行,PPI下跌1.3%,環比回升0.2%回升勢頭較弱。而GDP等數據將在18日公布。從8-9月份經濟數據來看,3季度經濟數據回暖基本確定。經過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較2季度表現樂觀,多數指標或都在預期之內。這顯示鋼市穩定的經濟運行環境沒有惡化。
不過,國內本輪經濟復蘇的幅度有限,9月PMI為51.1,較上月上升0.1%。增幅減弱。中小企業PMI仍位于收縮區間,小企業PMI惡化,顯示制造業穩定基礎不夠牢固,經濟上行動力減弱。從分項指數看,采購量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也提高,表明企業生產經營仍處于恢復狀態;產成品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下降,則表明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仍比較謹慎。
未來對鋼市影響也有不確定因素。一方面是房地產的不確定性。地產投資在基數效應的影響下,8月出現下滑,未來整體地產投資的空間有限,年底地產投資可能進一步回落。最近港媒強調三中全會后樓市調控或采取釜底抽薪之法,分析認為涉及房地產領域的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房產稅改革、地方稅收改革等,相互配合才能成功,這正是為何中央暫時對樓市按兵不動的主要原因。9月國內百城新建住宅均價連續16個月環比上升,同比升幅亦較上月擴大。在國慶長假期間,部分大城市樓市成交熾熱,有形容指現今樓市再次進入“瘋漲”階段。不再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火形式來整頓市場,而是從體制上著力,根本性的去解決問題。估計未來要取消各級政府的土地儲備制度,國有土地、集體土地都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入市交易,土地制度改革是房地產調控的釜底抽薪之舉,是遏制高房價的治本之策。
盡管目前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勢頭值得警惕,但出于對經濟增長的擔憂、并考慮到調控加碼效果上的爭議、以及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市場不均衡的表現,將繼續加大保障房供給。
房地產到了只要不漲價就出問題的畸形發展階段,但繼續漲下去風險會有更大。多地銀行停貸,住房公積金擠提。北、上、廣沒法比,但會有多少城市會成為下一個鄂爾多斯、溫州?房地產系統承受力的弦越繃越緊。房地產的風險比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問題更嚴重。如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能因房地產風險泡沫破裂而支撐房地產建設中供需關系穩定的話,那么對經濟的沖擊就不會太大,對鋼材的需求仍得以保障。
另一方面流動性在四季度末的情形將顯著復雜于三季度。9月份信貸規模已經有所收縮。但面對房地產投資,地方債務等方面,適當收緊信貸是有可能的。但預計仍會有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尤其是棚戶區改造計劃。
誠然,經濟數據進一步利好表明了經濟維持穩中前行的基調,這對鋼材市場穩定運行是有利的。這決定了鋼材市場在既定的經濟環境下,鋼材需求不會有了不起的變化。而經濟一旦企穩并達到中央預期目標,會推進更深層次的改革。而這個推進的轉折點,可能就是11月份的三中全會之后。這也有可能會將明年的經濟發展速度再降一降,但經濟增長速度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政府具備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能力。但這之后的經濟形勢對鋼材利好的影響是有限的,起碼難以像7-8月份那樣因政策利好預期推起新一輪鋼價漲價周期。鋼價的變動仍要回到自身供需矛盾及資金炒作的調節之中。
(關鍵字:鋼材 鋼材市場 鋼市 經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