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中國中冶投資者關注的西澳SINO鐵礦項目將再度延遲投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對中國中冶的巨額計提回轉產生影響。
第一生產線停產檢修
5月31日,西澳SINO鐵礦項目業主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中信泰富(00267,HK)發布了項目進展公告。公司表示,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自去年年底開始帶料試車并生產精礦粉。4月份,中信泰富曾公告稱,由于技術和操作上的問題,上述生產線未能連續運行。預計檢修工作需要大約兩個月時間,即第一條生產線至少要到7月底才能投產。
此外,中信泰富還披露,項目第二條生產線中用來驅動磨機的滑環電機需要維修。
今年4月份,中信泰富曾發布項目進展公告,表示隨著調試過程中故障的解決,第一條生產線生產運營的穩定性將得到提高。公司預計,第一批精礦粉將會在5月下旬裝運出口。如今,隨著這條生產線停產檢修,產出精礦粉并出口的計劃無疑也成為泡影。
計提短期回轉或無望
值得一提的是,A股上市公司中國中冶也將受到SINO鐵礦項目投產延遲的影響。
資料顯示,位于西澳大利亞的SINO鐵礦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2007年1月,中國中冶控股股東中冶集團從中信泰富手中攬下了項目的頭兩條生產線的工程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為11.0615億美元。同年8月,雙方將合同金額增加6.4385億美元。10月份,中冶集團將其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了中國中冶的子公司中冶西澳。此后,各方同意將合同金額增至34.07億美元。
然而,由于SINO鐵礦項目工期一再延遲,工程成本一再增加,中國中冶為項目墊付了大量資金。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該項目上預計實現總收入43.57億美元,預計總成本約為49億美元。因此,公司預計合同損失約為31億元人民幣。鑒于此,中國中冶在2012年度計提了31億元的合同損失。
2013年1月,中信泰富控股股東中信集團向中國中冶出具書面函件同意:SINO鐵礦于4月15日完成第二條主工藝生產線帶負荷聯動試車的相關建設成本應控制在43.57億美元。同時,對于項目建設實際發生的總成本在第三方審計認定后給予確認為最終合同額,并通過各種合法合規方式給予解決,具體方式由雙方協商確定。
遺憾的是,中國中冶于4月20日發布公告宣稱,在進行第二條線包括自磨機及滑環電機在內的最終調試和全線帶料試車準備過程中,原計劃針對工程重點設備自磨機的滑環電機耐壓測試未能成功,導致后續相關計劃無法按期實現,項目第二條線無法在4月中旬實現全線帶負荷聯動試車。
有業內人士認為,SINO鐵礦項目投產再度延遲對中國中冶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一方面,項目投產的延遲意味著項目可能將增加額外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投產時間的延遲,意味著第三方對項目建設進行審計認定的時間也將同步延后,即便中信泰富同意增加合同總金額,中國中冶的巨額計提短期內也回轉無望。
(關鍵字:西澳 鐵礦項目中國 中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