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國外不斷揮舞反傾銷大棒,而國內鋼價也遲遲難有明顯起色,中國相關政府部門開始謀劃針對鋼鐵行業出臺“惡性競爭”懲罰機制。
目前,國家正在對鋼鐵行業的成本進行調研,一旦成本價確定,將對故意低于成本價銷售的鋼企進行曝光等懲罰。
“確實要對惡性競爭鋼企進行治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證實,“在整個行業經營都非常困難的時候,個別企業一味地去低價銷售,違反了價值規律,也擾亂了行業秩序。將來行業會出臺成本標準,對違規低于成本價銷售的企業實行定期公布黑名單等懲罰辦法。”
據介紹,上述惡性競爭懲罰辦法正在加緊制訂,而如何判定鋼企屬于違規低價銷售成為一大關鍵。“目前鋼企成本標準正在設定中,但也存在不小的困難,因為成本每個月的變化很大,成本測算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朱繼民透露。
事實上,對于低價銷售的干預也反映出今年鋼企生存狀況依舊堪憂。據鋼協統計,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雖然實現扭虧為盈,但是利潤呈逐月下降態勢,其中1月利潤為13.38億元,2月下滑至9.98億元,3月則只有2.67億元。另外,鋼企銷售利潤率為0.28%,虧損面為34.9%,其中3月虧損面更達到45.3%。
更令業界憂心的是,與鋼企走下坡路的銷售狀況相比,鋼鐵產能過剩的這一頑疾卻繼續惡化。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正處于鋼材需求淡季,但全國粗鋼產量增長9.1%,平均日產量達到了213.2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
鋼協坦言,在市場需求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鋼鐵產量大幅增長,使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特別是產品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
大量擴產致使鋼材社會庫存和鋼企庫存均呈逐月增加態勢。至3月末,全國主要鋼材市場、主要鋼材品種社會庫存量比上年末增加了1000多萬噸,增幅超過80%。同期大中型鋼企庫存為1483萬噸,比年初的1006萬噸增加了477萬噸,增幅47.4%。庫存的猛增讓不少鋼企開始低價拋售,而此舉不僅讓國內市場更加混亂,也成為海外貿易摩擦激增的一大原因。
據北京商報記者拿到的最新統計報告,進入2013年以來,已陸續有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國就我國鋼鐵產品出口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和貿易保護,今年一季度涉及案件就有十多起,特別是東盟國家,近期反映強烈,我國鋼鐵產品出口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不過,盡管鋼鐵行業面臨內憂外患,但業內人士對于未來出臺的“惡性競爭”懲罰辦法也并不十分看好。“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鋼企大多為了減少庫存壓力,被迫低于成本價銷售,我認為這屬于市場行為。由此可見,鋼鐵業"惡性競爭"的判定非常不容易,更別說懲罰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另一方面,該人士也指出,國家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惡性競爭行為行業協會應該無權處罰,如果僅是公布黑名單,其震懾作用則極為有限。而且,按照其他行業出臺的惡性競爭處罰辦法來看,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總體而言,鋼鐵企業“高成本、低盈利”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行業要想渡過難關可能最終還是要靠充分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去調節。
(關鍵字:鋼協 鋼鐵行業 競爭 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