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上海鋼材市場上冷軋硅鋼卷“掛牌價”,多數鋼貿商能“明碼標價”然而有部分鋼貿商卻標“電議”,“面洽”,讓采購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有少數鋼貿商接聽咨詢電話時,反問“買方什么價格能成交”?貨是賣方的,竟然要“買方”出價,顛倒了買賣關系。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和發展,市場行情透明度非常高,價格是“陽光”的,“打悶包”相當困難,為啥有的鋼貿商掛牌價要掛“電洽”、“面議”,還有個別標“出貨為主”呢?它反映了什么?筆者分析主要以下幾點:
一、在市場機制下,鋼材的屬性除價值,使用價值外,還帶有金融屬性,“消息面”,少數“大戶”的炒作等,使市場行情波動頻繁,鋼材行情出現“價格一天一個樣,上午下午不一樣”,有的鋼貿商對行情”吃不準”,“怕掛高了沒人買,掛低了吃虧”干脆掛“電洽”、“面議”再看看。
二、有的中小鋼貿商冷軋硅鋼卷庫存不多或者“無庫存”,為了“搬磚頭”賺差價,裝門面,先把行情掛“電議”,等客戶聯系,敲定牌號,規格、價格,數量等,再到有貨的上家去搬,爭取做成生意。
三、少數鋼貿商手中有些庫存,因多種因素(主要是資金需求)急著拋貨,為了摸準行情,想方設法了解真實成交價(通過鋼廠,終端用戶,同行“大戶”),在這之前,先標“電洽”、“面議”等吃準行情,以略低價格拋貨套現。
四、當然,掛牌價與成交價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掛牌價要高于成交價,同一產地,同一品種,規格,牌號成交價也不完全一樣,因為它涉及到“批量多少,是先款后貨,還是先貨后款等”,同樣,成交價內是否含運費,出庫費,加工費等,有的是需方自提,有的成交價內不含出庫費等,總之采購商對上述內容應該在合同內注明,以免發生誤會和糾紛。
明碼標價是誠信的一種表現,“電洽”、“面議”還是不用或者慎用為好。
(關鍵字:硅鋼 上海鋼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