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記者如約見到了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種衍民。
科技創新要變成生產力
提起科技創新,種衍民滔滔不絕。“科技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科技創新要變成生產力,技術創新也要變成市場成果。”
近幾年,衡變先后投資數十億元進行五期大規模技改,每年都要研發一批新產品投放市場,平均每周有一個新產品誕生。新產品產值占企業總產值的90%以上。
在種衍民眼里,創新無處不在。他告訴記者,每每巡視車間,就會有許多奇思妙想迸發出來。比如“立體庫”,可以在車間頂部存放大型鋼柱等,比如提高繞線效率的“錐形繞線模”。
創新要以市場為導向,不能放在柜子里。對此,種衍民建議,對技術改造的貸款進行全額貼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對填補國家或省內空白的首臺首套產品,按產品售價的3%至5%給予科研經費補助。他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才能讓我國高端制造業在全球市場占據先機。
種衍民重視企業自主創新,帶領企業科技團隊攻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創造了衡變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模式,被譽為“衡變模式”的“魔術師”。
近幾年來,衡變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6%作為科技研發經費,通過引進世界一流的制造設備和消化、創新世界先進技術,成功掌握了當今世界特高壓變壓器類產品研制的核心技術,先后承擔了我國“十五”“十一五”多項重大科研攻關項目。
特高壓帶動制造業進步
種衍民提到,電力設備企業的自主創新得益于特高壓建設。“隨著特高壓建設力度的加大,帶動輸配電制造業快速發展,±800千伏直流特高壓、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力設備相繼問世,逐漸投運成功,并已經長期運行。這大大推動了我國輸變電設備研制的技術進步,使中國輸變電產品應用技術由中國制造邁向了中國創造,又從中國創造邁向了中國引領,這是一個新的高度。”
種衍民說,特高壓交直流相關設備產品是眾多科技工作者通過努力,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獲得的成功。“對于我們企業來講,我們抓住了特高壓建設的機會,調動了企業研發隊伍的積極性,制定了嚴格的研發技術路線,分步推進。”種衍民坦言,“特高壓設備研發的資金投入和人員規模都是企業歷史上最大,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
特高壓讓電力裝備技術的運用出現大大的轉變,技術工藝的逐漸完善,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企業具備了從單臺小批量到規模生產、批量生產的轉變。企業的技術改造設施、研發條件等都已經具備了批量生產的條件,可以為特高壓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種衍民說。
(關鍵字:特高壓 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