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73萬噸,占全部鋼材產量的8.3%,這也成為國內龐大鋼鐵產能的重要出路之一。然而新年伊始,一輪反傾銷反補貼,卻令鋼鐵出口陷入危機。春節后國內大型鋼企紛紛宣布上調3月出廠價,一方面價格上漲,一方面供過于求,給今年國內鋼鐵行業的“復蘇”帶來不確定因素。
我國已在光伏、風電等多個領域遭遇歐美國家的“雙反”調查。行業人士表示,這些遭遇“雙反”的行業與此次的鋼鐵業一樣,競爭力明顯,但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以鋼鐵行業為例,去年我國出口鋼材規模同比增長14%,近三年來我國鋼材出口年復合增長達到33.96%,而進口鋼材量逐年下降,去年同比減少12%。在此背景下,僅在2月,歐盟、美國和澳大利亞就發起三起對華無縫鋼管和熱軋鋼等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1月底,加拿大也針對我國鍍鋅鋼絲和熱軋鋼板發起貿易救濟調查。
“雙反”陰影下,國內鋼市最近出現許久未見的漲價,寶鋼、武鋼、首鋼、鞍鋼相繼上調鋼材3月出廠價格,主要品牌上調100元-300元不等。“雙反”導致出口受阻,大量鋼材產品可能回流國內,為何此時鋼廠還要上調價格?
“成本上漲是調價的根本原因。”研究員介紹,去年四季度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一改此前低迷,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同時帶動國產鐵精粉、煉焦煤、冶金焦和廢鋼價格逐月上漲。鋼貿行業人士告知記者,春節一過,冷清了一整年的鋼鐵市場迎來“開門紅”,螺紋鋼、線材、熱卷、冷軋、中板等現貨價格明顯上漲,但隨著汽車、基建等產業的回暖,鋼材需求旺季的跡象也開始顯現。
但市場回暖并不能掩蓋今年國內鋼鐵產業的困境。中鋼協在今年初的信息發布中指出,去年我國鋼鐵產業總產量、固定資產投資等均有同比下降,但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總投資過大形成的新增產能勢必加大當前產能過剩的壓力。“不管有沒有‘雙反’,關停并轉、提高門檻、控制產能都已是‘火燒眉毛’了。”研究員表示,除了產能控制,還需加速提高國內鋼鐵產品的附加值,比如當前有觀點認為降低進口就能應對“雙反”,但目前我國在高端鋼材領域還存在短板,要想替代進口鋼材,必須在技術方面加大投入。
(關鍵字:雙反 鋼鐵業 鋼材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