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去年12月出現了溫和的增長,表明經濟在反彈,但是面對的是全世界經濟疲軟的逆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周二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份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 I)為50.6,與11月份的50.6持平。
采購經理人指數高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出現了擴張,因此,與上月持平的指數實際上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12月份的制造業活動比去年11月份有溫和上升。低于50的指數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
去年12月份是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第三個月高于50這個閾值,與去年9月份以來制造業的溫和上升一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師張立群在公告中表示,12月份PM I指數表明“經濟復蘇的動能依然相對較弱”。
較低的指數本周可能對這個地區的市場情緒產生輕微的影響,因為它低于此前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5位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期中值51。全世界的多數市場因新年閉市,中國股市到本周五開市。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與匯豐銀行周一公布的指數形成鮮明的對照。匯豐銀行公布的去年12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5,高于去年11月份的50.5。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更多地側重于民營小企業,而官方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更多地反映國有大企業的情況。
在官方的采購經理人指數的11個分類指數中,4個下降,6個上升,1個與去年11月份持平,表明中國經濟好壞參半。新出口訂單指數從50.2下降到50,表明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溫不火。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從52.1下降到46.7。
美國銀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經濟學家陸挺說,這表明內需仍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澳新銀行的經濟學家說,全球經濟疲軟給中國決策者造成更大的壓力,迫使他們確保國內的迅速增長。
【法新社北京1月1日電】今天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在去年12月份連續第三個月呈現擴張,這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走出長時間下降趨勢的又一跡象。
美國銀行美林金融管理部經濟學家陸挺和胡偉俊對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是否可能有一些改動表示質疑。
他們在一份研究評注中寫道:“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按季節進行調整,尤其在年末年初時。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人員們可能在可允許的范圍內有意報告一個保守的數字,以備艱難時期的數據會好看一些。”
對中國經濟數據透明度的質疑多年來一直存在。
不過,陸挺和胡偉俊也表示,去年12月份的數據因出口訂單下降而受到拖累。
他們寫道:“國內需求仍然是增長的主要動力。”他們還指出,為了應對國外需求疲軟,中國政府將堅持穩增長的做法。
中國制造業趨穩走強以及工業生產和零售業等好轉,讓人們對其經濟在減速后正在回升持樂觀看法。
(關鍵字:中國 制造業 采購經理人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