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手上囤的貨捂了半年才出手,今年可不敢多做庫存了。”近日,記者從鐵西二臺子部分鋼貿商處了解到今年鋼材市場“冬儲”行情不及往年,而“訂單營銷”以其成本低、靈活、可操作性高成為諸多中小鋼貿商的“新寵”。
據了解,依照慣例,每年進入12月份,鋼貿商都會趁低價冬儲,開春再賣出賺取差價,這也是鋼貿行業沿用多年的模式。可是由于貸款融資不易導致的資金難題,以及難以預測的鋼價是否再度面臨下行等壓力,本市諸多鋼貿商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不敢“妄動”,坐而觀望市場,寧愿少掙也不冒風險以免“賠大發了”。
“任何囤貨的行為,都是基于漲價的預期而發生的。”在鞍鋼國貿公司附近辦公的鋼貿商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兩年冬儲已成為鋼貿企業眼中的雞肋,沒有冬儲,企業最多就是少賺點,也能平穩度日;有冬儲,如果價格繼續下行,企業還會因此賠錢。”一些鋼貿商紛紛表示,現在“冬儲”意識已經淡漠了,不那么被看重了,不像以往,低吸高拋,博行情,賺差價,能撈一把。時下的鋼市行情,價格下跌的持續時間長,而上漲的行情短,大批囤貨風險很大。如今年9月,鋼材市場價格一度快速反彈,一噸螺紋鋼的漲幅近百元,很多人以為行情起來了,急忙從市場上收進貨,誰知漲了幾天,行情下來了,囤進的貨全被套牢。同時,囤貨也是需要成本的,以目前市場上的鋼價,噸鋼的融資成本至少在50元/月用來支付銀行付款利息,如果現在囤一批貨,到明年春節之后再銷售,這中間相隔3個月,僅支付利息就150多元/噸,如果屆時的鋼價上漲不足150元/噸,也就沒有盈利;反之,行情下滑了,就得虧損。而且目前經營鋼材的利潤也在降低,搞“冬儲”的風險很大。
記者通過鞍鋼國貿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了解到,往年此時鋼貿商都會與鋼廠達成購貨協議,鋼廠在價格政策上給予一定優惠,鋼貿商主動承擔一部分鋼材庫存,等待年初需求釋放帶動價格上漲時賺上一筆。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許多中小鋼貿商除了減囤,更多是在觀望。
業內人士表示,根據目前鋼材市場的運行態勢,很難預測在來年開春時會有一波上漲行情,即便明年開春,市場需求釋放,鋼價上漲,就會刺激鋼廠產能釋放,大幅增產,供需矛盾又將出現,鋼價會不會震蕩回落,這都不好說。
過去在鋼材市場是“手中有材,就能發財”,如今鋼貿商的營銷策略換成了“快進快出,薄利多銷”。顯然,“冬儲”已不受青睞,許多中小鋼貿商轉以優化庫存結構,減少庫存積壓,加快資金周轉作為時下的經營策略。有鋼貿商表示,時下他們正在逐漸采用“訂單營銷”模式,以客戶的訂單來組織資源,按照客戶需求的節點提供鋼材,這也就不存在囤貨了。據其介紹,現在組織鋼材資源的渠道很多,除了向鋼廠訂購外,還可以在現貨市場搬貨,或者在期貨市場下單,只要客戶有需求,有點差價,隨時能夠把貨搞定,不愁拿不到貨,只怕拿了貨銷不了。
(關鍵字:冬儲 鋼貿商 訂單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