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黨代會召開前,決策層都會力爭營造一個較好的經濟環境,推出一些穩定而積極的宏觀政策,而這也會對經濟數據有一定的提振。十八大結束后,按照一般性的慣例和規律,預計新一屆領導層仍會以平穩過渡,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并以保持中國經濟和社會全局穩定發展為前提,繼續深化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太過樂觀的政策預期或在短期內落空。考慮到當前經濟企穩基礎尚不牢靠,僅少數基礎建設領域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并不堅實,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外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均存在不確定性,明年經濟仍存在下行波動因素。
政治大事對企業家的預期存在重要影響。十八大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企業對未來政策的預期,甚至有很多已經陷入困境的企業,判斷十八大之后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臺。因此,盡管面臨應收賬款較多的局面,也都以“三角債”的形勢繼續維持,但都希望能最終享受到政策紅利,并扭轉困局。
據統計,10月下旬國內重點大中型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為151.95萬噸,旬環比下降5.39%;預估10月下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為192.57萬噸,旬環比下降3.67%。隨著鋼價在9、10月份的震蕩上行,鋼廠生產已經有了一定的利潤空間,造成后期鋼廠復產增多,從而導致10月份的粗鋼日產均維持在190萬噸以上的水平,進一步加劇了原本存在的供需矛盾。
單就11月份來說,國內鋼市需求情況傳統上較之9、10月份是偏弱的,近年以來鋼市不濟,冬儲情況普遍縮減,很多企業甚至沒有了冬儲計劃。加之北方氣溫下降,雪季來臨,嚴冬下的建筑工程施工受到影響,對建筑鋼材需求將會明顯減少,需求更難好轉。對于南方市場來說,北方鋼材冬季南下是常態,大量資源分流到南方地區后,使得區域性的建筑鋼材供需矛盾出現新的變化,鋼材市場投放量增加,銷售壓力加大,也將遏制價格的回升。
目前來看,市場信心受挫,加之供需矛盾無法得到緩解,十八大即使出臺部分刺激政策,短期仍無法對弱勢的鋼材市場造成較大影響,十八大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不宜高看。
(關鍵字:十八大 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