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汞礦資源勘查
- 2012-3-31 15:12:50
- 來源:轉載
- 作者:
- 字號:


 |
導讀: |
我國汞礦地質勘查現已探明有儲量的礦區有103處...... |
 |
關鍵字: |
汞 汞礦 汞礦資源 |
|
我國汞礦地質勘查現已探明有儲量的礦區有103處,其中大部分的汞礦床和礦點是50~60年代發現、評價和勘探的。當時地質勘探工作基本上在前人開采過的汞礦產區進行“就礦找礦”或“就礦勘探”。工作重點地區,在貴州開展了大規模汞礦地質勘查,勘探出一批特大型和大中型汞礦床。在湘西、滇西、滇東南、川東南等地區也相繼開展了地質勘查工作,探明了一些汞礦床。這一時期的汞礦地質勘探是我國汞礦地質工作的蓬勃發展時期,探明的汞儲量占全國迄今累計探明儲量一半以上,為礦山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地質資料,為我國汞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70年代以來,汞礦地質勘查在一些新區通過1∶20萬區測、普查發現和勘探不少新類型的汞或汞銻礦床,如青海同德-河南汞礦帶,四川白玉汞礦床,吉林迎風溝汞礦床,陜西旬陽公館-回龍汞銻礦田等。特別是在秦地區的汞礦地質勘查取得重大進展,已成為我國第二個規模很大的汞礦成礦帶。
80年代中期至今,汞礦地質工作的特點是,一方面重視和加強汞礦地質科研和汞礦成礦遠景區劃工作,進行了全國汞礦地質資料綜合分析研究,探討我國汞礦成礦環境和成礦規律,總結了中國汞礦成礦地質特點和普查勘探方法,出版了如《中國礦床(上冊)》第七章中國汞礦床(1989,1994)、《汞礦地質與普查勘探(1996增訂版)》、《貴州汞礦地質》(1989)、《貴州萬山汞礦》(1995)等專著,以及發表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等;另一方面為生產礦山勘查接續資源,在礦山深部、周邊及其附近開展以探查隱伏礦為目標的第二輪找礦工作,不少礦山已取得顯著的找礦效果,有的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萬山汞礦南區在近幾年發現和擴大的小客寨、貓坡、龍田沖、梓木坪等礦床,探明汞遠景儲量在3000t以上,并對礦床進行了技術評價,可以開發利用。
我國汞礦地質勘查工作階段劃分,有的地區是按普查找礦、詳查評價和礦床勘探3個階段進行的;有的地區是按普查、詳查、初勘、詳勘4個階段進行的。這些階段的劃分,實際上從普查找礦、詳查評價直到勘探和開采,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其間沒有確切的界限,應視礦區具體情況而定,甚至對一個開采過的礦山,又有勘查前景,或是地表露頭好的礦區,沒有經過普查、詳查階段,即轉入“就礦勘探”,如50年代有些汞礦就是這樣勘探的,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質測量基礎上,按礦床勘探類型布置探礦工程,探明礦區儲量。還有的礦區是邊探邊采。
根據我國地質條件,汞礦勘查技術方法主要采用化探、地質填圖、槽井探、鉆探、坑探等,并按勘查階段提交各級別的儲量。對一個具體礦床的勘探工作,要按汞礦地質勘探規范的要求進行,以提供礦山開采設計所必須的各項地質和技術經濟評價資料。
汞礦勘探類型的劃分,是根據我國汞礦地質條件,按影響勘探程度的主要地質因素劃分,即含礦體的規模、形態、礦化連續性及內部結構,并適當考慮礦床規模。其中,含礦體規模是按長、短軸劃分:巨大型,長軸≥1000m、短軸≥200m;大型,長軸≥600~<1000m、短軸≥100~<200m;中型,長軸≥200~<600m、短軸≥40~<100m;小型,長軸<200m,短軸<40m。內部結構,按含礦體與其礦體產狀是否一致,礦化富集規律明顯與否,劃分復雜程度:簡單、較復雜、復雜和極復雜。礦床規模,按汞金屬儲量劃分大。壕扌停5000t、大型≥2000~<5000t、中型≥500~<2000t、小型<500t。據此,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于1985年頒發的《汞礦地質勘探規范》將我國汞礦床的勘探類型分為四類:
第Ⅰ類:含礦體規模巨大,形態簡單,礦化連續,內部結構簡單,礦床規模巨型。屬于本類型有貴州務川木油廠礦床449號礦體及貴州萬山杉木董礦床。
第Ⅱ類:含礦體規模大,形態較復雜,礦化基本連續,內部結構較復雜,礦床規模屬巨、大—中型。屬于本類型的有貴州銅仁沙落灣-回龍溪礦床。
第Ⅲ類:含礦體規模中等,形態復雜,礦化不連續,內部結構復雜,礦床規模屬巨、大—中型。屬于本類型的有貴州丹寨宏發廠礦床及貴州銅仁路臘礦床。
第Ⅳ類:含礦體規模小,形態復雜,礦化不連續至極不連續,內部結構復雜,礦床規模屬大、中—小型。屬于本類型的有貴州萬山冷風洞礦床。
各勘探類型參考使用的勘探工程間距,見表3.15.2。
(責任編輯: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