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將于24日發行50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用于投建兩大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項目。
該可轉債發行方案早在2022年12月就已經通過董事會審議,但由于2023年2月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文件,億緯鋰能對發行的規模及募集資金用途做了調整。
本次50億擴產,是億緯鋰能“4年內產能擴大3倍”計劃的主要部分。2023年底億緯鋰能擁有產能84GWh,公司規劃到2027年現有產能與新增釋放產能之和達到328GWh,將是2023年的4倍左右。
“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提升公司各項業務競爭力,為提高經營業績及盈利能力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億緯鋰能稱。
瘋狂擴產再加碼
公告顯示,億緯鋰能本次發行可轉債所募集的資金將投向兩大項目——“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和“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募投項目達產后,將形成年產約23GWh的圓柱磷酸鐵鋰動力儲能電池產能以及年產約21GWh的46系列三元大圓柱電池產能。
對于擴建產能,億緯鋰能總的基調是,“為匹配下游客戶較為緊迫的交付需求”。
億緯鋰能稱,“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產能,主要應用于乘用車、戶用儲能等領域,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已取得的未來5年的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81GWh;“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產能,主要應用于乘用車領域,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三元大圓柱電池已取得未來5年的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483GWh。
這么來看,億緯舉債擴產似乎很有必要性。但億緯鋰能同時亦承認,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取得的81GWh意向性需求中,約50GWh為非書面形式輸入需求;三元大圓柱電池取得的483GWh意向性需求中,約142GWh為非書面形式輸入需求。
億緯鋰能自去年以來,產能擴張明顯加速。去年12月10日,公司位于荊門的17GWh儲能超級工廠一期項目剛剛投產不久,在今年1月,43GWh的二期項目又正式啟動,兩者合計60GWh。
數據顯示,在2023年底,億緯鋰能動力+儲能的產能才84GWh。億緯鋰能預計,2024年—2025年,公司投產項目釋放產能將達到126GWh,總產能達到210GWh;到2027年,總產能將達到328GWh,是2023年總產能的近4倍。
瘋狂擴張的背后,是國內鋰電池過剩的產能和走低的產能利用率。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6.14%、92.82%和72.92%,呈持續下滑趨勢。到去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提升到了83.6%,但仍未回到正常值。
對此,億緯鋰能強調,國內鋰電池產能雖然過剩,但優質產能一直稀缺。而公司本次項目投產后,儲能和動力鋰離子電池優質產能將得到進一步補充,有利于緩解行業內優質產能供給不足的壓力。
押注大圓柱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整募投項目前,億緯鋰能除了規劃三元大圓柱電池項目時,還包括方形磷酸鐵鋰電池。但最終,募投項目不涉及方形磷酸鐵鋰產品和軟包三元產品,全部為圓柱電池。
募投項目的調整,可以看出億緯鋰能對圓柱電池的看好。億緯鋰能表示,相比較于方形電池等其他外觀形狀的電池,圓柱電池具有生產效率高、安全性能優異、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在兼顧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夠有效降低電池成本。
億緯鋰能是國內少有的同時布局軟包三元電池、方形三元電池、方形磷酸鐵鋰電池、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大圓柱電池等技術路線的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事圓柱電池研究開發并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的鋰電池企業之一。
早在2015年,億緯鋰能就開啟了18650和21700小圓柱電池工廠的投產,在2021年—2024年,公司又一步豐富了產品系列,加入了圓柱鐵鋰電池和46系列大圓柱電池。
目前,億緯鋰能的大圓柱電池已經獲得寶馬集團、大運汽車、江淮汽車以及長安汽車等前沿汽車企業的定點和合作。在今年1月,億緯鋰能子公司億緯動力還收到一汽奔騰汽車關于大圓柱電池的供應商定點通知。
本次募投,億緯鋰能還加碼了圓柱儲能電芯,其似乎嗅到了不一般的風向。
在儲能領域,儲能電芯多為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圓柱儲能電芯極為少有,但是去年以來,圓柱儲能電芯迎來了一波規模放量。
其中較大的進展有:8月,創明新能源綿陽項目大圓柱電池項目投產,一期滿產達10GWh;今年1月,該項目首批大圓柱電池正式交付,產品為32140型磷酸鐵鋰電芯,主要應用于大規模儲能領域;
2月5日,總投資100億元的煙臺力華電源科技25GWh46系大圓柱儲能電池項目完成一標段主車間建設,按計劃將在6月份投產,主要產品則是磷酸鐵鋰大圓柱儲能電池。
行業預計,在2025年,大圓柱電池產業將迎來多元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的“破曉時刻”,在儲能領域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億緯鋰能此次募資大幅加碼圓柱電池,有望在需求爆發前夜占據領先優勢。
(關鍵字:億緯鋰能 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