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玻璃盤面持續走弱,反映了當前玻璃市場基本面偏弱、供需階段性錯配的格局。
從需求端來看,過去3年間,地產前端數據持續走弱,新開工、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土地購置面積當月同比增速自2021年年初開始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增速為負。結合2024年竣工項目的實際表現來看,竣工端在2023年全年維持了高景氣度,2024年2月以來即斷崖式轉負,基本和開工-竣工周期向后平移30個月相吻合。因此,2025年對應著2022年7月以來的開工表現,2022年7—12月開工增速呈現逐月加速下跌態勢,從-36.1%跌至-39.4%,2023年全年新開工增速保持在-24%左右。因此推演2025年竣工表現不容樂觀,結合部分機構對地產行業的預估,預計竣工增速在-25%左右。
此外,房地產剩余的“保交樓”部分的資金到位節奏以及存量項目施工進度依然是影響玻璃需求的關鍵變量。如果資金到位不及時或施工進度受阻,需求端的改善幅度將大打折扣。當下中下游觀望情緒較濃,囤貨意愿低,也對玻璃的短期需求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過,若宏觀情緒轉暖帶動預期改善,中下游的補庫動作可以帶動上游去庫從而推動玻璃價格上漲,形成一定正反饋。尤其在低日熔的背景之下,階段性的需求帶動使玻璃價格向上具備一定彈性。
供應端整體處于低位。玻璃開工率僅為76.35%,同比下降達9.28個百分點。在2024年持續收縮玻璃產能的影響下,當前日熔水平處于歷年低位,大大緩解了玻璃行業前期的過剩壓力。企業恢復產能意愿較低,盡管部分產線生產利潤有所回升,如石油焦燃料工藝的生產利潤回升至178元/噸,但天然氣產線仍處于虧損中,周均利潤為-142.31元/噸,煤制氣產線尚有微薄利潤,周均利潤為89.09元/噸。因此,在這樣的利潤水平下,企業擴產意愿不足。同時,相關環保政策以及成本壓力進一步限制了短期供應彈性,使得供應端在一定程度上對價格形成底部支撐。不過,今年仍有新的產線點火投產,顯示供應端仍有潛在的壓力回升。
庫存方面,春節假期期間玻璃季節性累庫明顯。截至2月13日,全國浮法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為6310.4萬重箱,環比增加4.92%,至296萬重箱,同比增加21.03%。不過春節假期后的一周,區域庫存表現出現分化,由局部市場貿易商補庫行為導致。沙河地區中游補庫較為積極,部分是年前訂貨未來得及發貨,年后出貨導致產銷率攀升,另外也有一定新的拿貨需求,因此沙河區域前期的累庫壓力得到一定緩解,但全國整體的庫存壓力依然對玻璃價格上行形成制約。
短期來看,由于春節假期期間下游需求停滯,玻璃廠已形成季節性累庫,庫存水平比2024年偏高但比2023年偏低。春節前的冬儲,玻璃庫存多數轉移至中下游而未被消化,因此當前玻璃行業隱性庫存也存在一定壓力。下游深加工企業通常于元宵節后陸續復工,但結合春節前反饋,節后訂單普遍一般,因此復工積極性有限。根據機構對節后項目開工情況的調研,2025年春節期間不停工項目明顯減少,項目總量和投資金額整體明顯下降。因此近期玻璃盤面走勢符合基本面現有特征,且短期內的復工情況將對盤面形成壓力,但低位之下預計下跌空間有限,中長線可關注復工情況及階段性補庫帶動下的低位反彈行情。
(關鍵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