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辦案干警帶著無人機又來到了錫礦山,透過無人機拍攝,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寸草不生的山體已經生長成為了“綠色海洋”。
多年前,由于長期無序開采,承載冷水江人民希望的“世界銻都”錫礦山滿目瘡痍、植被荒蕪……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緊跟市委、市政府“錫礦山區域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用執法記錄儀、無人機等辦案設備收集線索、智能取證,開展了錫礦山環境整治專項檢察監督。
隨著綜合治理“漸入佳境”,錫礦山百年污染步步萎縮,百年老礦煥發出新姿態。這是該院“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行動的一個縮影。近三年來,冷水江市檢察院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共立公益訴訟案件331件,發出檢察建議168份,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6件。2021年,緊盯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等聯合公益監督活動6次,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3次,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美麗冷水江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修復生態環境讓居民“住”得舒適
“生豬養殖關系著國計民生,關系著老百姓的菜籃子。”該院承辦案件的檢察官說,“養殖場排放的糞污水含有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屬、殘留獸藥和病原體,排入水體后,人畜飲用會引起中毒。”今年4月,該院在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責中發現,冷水江市某鎮13家養豬場在從事畜禽養殖活動時,不同程度存在偷排、漏排、直排養殖糞污水等問題,致使下游的湴泥水庫及周邊地區環境污染嚴重。
該院于2021年6月分別向當地鎮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發出了訴前檢察建議,在厘清行政機關職能職責的同時,督促行政機關對湴泥水庫進行綜合治理,守護了綠水青山。
收到檢察建議后,該鎮人民政府組織投入一百余萬元,對湴泥水庫的污染進行應急處置,并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在湴泥水庫放流十萬元的魚苗以修復生態。
為鞏固湴泥水庫治理成效,防止污染反彈,該鎮人民政府與13家養殖場(戶)簽訂退出生豬養殖協議書,實行功能性退養,所有存欄生豬都已轉售轉賣、轉址存欄后都已清空。13家養殖場內的沉淀池、沼氣池、排污溝渠和干糞棚內糞污基本清理到位,都已資源化利用。
緊盯食品安全讓百姓“吃”得放心
“由于流動攤販行業門檻較低,很多食品攤位都存在衛生狀況不良等問題,時刻威脅著在校學生的食品安全。”案件承辦人告訴筆者,為了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該院決定對學校周邊食品攤販開展專項法律監督行動。
日前,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中發現某中學周邊食品攤販未依法經營食品的行為可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4月,該院就對全市范圍內的學校周邊流動攤販進行實地調查核實,發現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衛生條件欠佳、“三防”設施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原料進貨渠道及來源不明等問題,亟須規范整改。
5月21日,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以辦理冷水江市該中學周邊食品攤販未依法經營食品的案件為契機,就冷水江市學校周邊食品安全問題召開聽證會,邀請相關部門、學校、當事人溝通交流,并對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監督其依法履職并及時整改到位,讓孩子們吃上安全、健康的放心食品。
整改之后煥新容。相關職能部門積極依法履職,劃定了流動攤販固定經營范圍,為流動攤販辦理了相關證件,加大了執法與巡查力度,落實了學校食品安全責任,并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課堂。
“孩子們吃得放心,我們當家長的才能安心。”一位家長代表的話,生動詮釋了這次專項監督行動的意義。
保護自然資源讓民企“走”得踏實
“在新冠疫情依舊嚴峻和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服務和保障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是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中共中央‘六穩六保’政策的檢察擔當。”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前往某公司走訪發現,該公司非法占用林地范圍內的原有植被已被破壞、表土剝離、不具備林業生產條件,社會公共利益依然處于被侵害狀態。
今年3月,該院向冷水江市某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后,為充分利用礦區地理位置優勢,經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該公司廠區現址建設“冷水江市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隨后,該公司積極開展異地植樹80余畝,并表示愿意接受行政機關對其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且積極主動向行政機關交納了40多萬元的罰款。此次行動既懲戒了民營企業的違法行為,保護了社會公共利益,也體現了法律的溫度,保障了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字: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