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有色與核工業幾代人,艱苦奮斗、不辱使命,為貴州有色金屬和核工業產業、貴州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歷史的陽光照進火熱的現實,苗嶺大地上發出雄渾的回響:有色有特色、新路新思路!
有色有特色
2000年7月,貴州省有色和核工業局完成屬地化改革,成為貴州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全局下轄7個地質總隊、3個勘查(察)院、2個中心。近年來,根據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貴州省“246”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計劃,以推動整裝勘查為重點,加強找礦能力建設,有色金屬資源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探獲:鋁土礦大型礦床16個、中型礦床26個,資源量8億多噸;大型鐵礦床3個、小型礦床1處,鐵礦資源量6.38億噸;新發現鉛鋅礦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4處,新增資源量224.72萬噸;新發現鉬鎳礦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5處,新增鉬鎳礦資源量254.95萬噸;新發現釩礦中型礦床7處,新增釩礦資源量80.91萬噸;新發現銻礦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1處,新增銻礦資源量3.98萬噸;新發現錳礦小型礦床2處,新增錳礦資源量1182萬噸;鈾礦資源勘查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等。
這些找礦成果的取得,為貴州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保障,樹立了“有色有特色”的形象從而擴大了影響、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機遇與挑戰
“十三五”時期,貴州提出要培植發揮生態、資源稟賦方面的后發優勢,著力抓好生態建設,用信息化、服務化、綠色化的理念改造提升能礦產業,毫不動搖抓好“五個100工程”,著力抓好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貴州省有色和核工業局迎來一系列新的機遇。
在機遇面前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間,地勘單位“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地質隊發揮了較好的積極性,實現了較快發展。但由于歷史原因,全局礦產地質、工程地質等專業人才出現斷層,經營管理人才不足,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無核心支撐產業等,導致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不牢。
“十三五”轉型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但諸如地勘市場持續低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自身應對能力不夠強等一系列問題的克服,必然要求全局上下強化責任意識、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堅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創新,認真學習貫徹省委省政府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一系列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結合實際找到結合點和切入點,進一步完善“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全力以赴推動全局地質找礦、經濟發展、隊伍建設實現新的跨越。
新路新思路
通過對國家地質工作經費投入政策、國內礦業及勘查市場、貴州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主戰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等各方面形勢與環境分析,結合業務特點、隊伍結構,貴州省有色和核工業局在“十三五”規劃中確立了“一條主線八大工程”的發展思路。即以經濟發展為主線,著力實施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及礦權儲備工程、鈾礦找礦突破工程、工程勘測產業發展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服務主戰略新業務工程、支撐能力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在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該局還制定了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七個專項行動計劃”,為全局“十三五”期間的轉型發展明確了方向和重點。與此同時,在資質建設、人才建設、科技提升、投融資平臺建設、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支撐計劃,在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圍繞“四個提升”開展“兩學一做”、強化四項建設。一系列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工作任務、技術路徑和保障舉措的出臺,構筑了該局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路新思路。
現在,貴州有色和核工業局提出按照確定的找礦目標抓早抓好地質勘查工作、扎實抓好鈾礦重點項目實施和基礎研究、做大做強勘測施工產業、著力推進淺層地溫能勘查開發業務、力求土地開發整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積極拓展服務主戰略新業務、穩步推進礦業開發、促進建筑施工業健康發展。這些,都是該局在求變中讓技術和服務成為進入市場的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
(關鍵字:十三五 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