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pp改性塑料廠家自去年起即傳出合并傳聞,據塑化業者表示,日本7家PP廠商今年內可能合并為4家,以提高競爭力。
不過即使日本國內7家PP廠合并成4家,對遠東區整體PP市場影響可能相當有限,業者表示,日本PP內銷比率高達9成,外銷數量并不高,其國內PP廠商減少,對降低日本國內PP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比較有利,但對國外影響不大。
與此不同的是,臺灣六輕30萬噸PP、印度信賴新增20萬噸PP、新加坡新增27.5萬噸PP、馬來西亞Titan新增20萬噸PP等產能的擴張,將對今年PP市場的競爭增加很大的壓力。
合并情況為:(1)三井、住友合并為Sumitomo-Mitsui(已合并);(2)Idemitsu(初光)與Tokuyama(德山)合并; (3)MontellSDKSunrise與JapanPolychem、ChissoPetrochemical公司可能合并(窒素石化); (4)GrandPolymer等合并。
日本這7家PP廠也是由原先14家PP廠合并而來,日本PP年產能一直維持在290萬噸左右,即使現在只剩下4家公司,產能也無明顯變化。
但臺灣PP市場發展卻與日本背道而馳,不僅產能擴大,且生產廠商增加。臺灣原有永嘉、福聚等2家pp改性塑料廠家,年產能各22、26萬噸,福聚在前年擴充產能至34萬噸,臺化公司在去年底擴充30萬噸產能,使得臺灣PP年產能目前擴充達80萬噸,市場競爭情形更為激烈。
(關鍵字: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