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煉鐵部成功研發生產出自然鎂燒結礦,并將其成功應用到冶煉過程中,實現了鎂元素合理移轉與最佳配置,促進了球團礦與燒結礦質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高爐配加自然鎂燒結礦后,生產穩定運行水平再次提升,日產生鐵穩定在了25500噸以上。
自然鎂燒結礦是指在燒結礦的原燃料中不配加富含氧化鎂的白云石等原料,成品燒結礦中的鎂元素僅由生產燒結礦所必需的各類原燃料所帶來,所以稱作自然鎂燒結礦。
全面分析,尋找突破點。高爐冶煉過程中,渣系中需要一定的鎂含量,維持爐渣的流動性,確保高爐正常出鐵出渣。為了保證高爐渣系中的鎂含量,煉鐵生產技術人員通過全面分析,深入研究,將鎂元素在燒結礦與球團礦之間進行轉移。隨后,球團分廠經過持續的研究與實驗,成功生產出高鎂球團礦,為自然鎂燒結礦的研發生產創造了前提條件。
系統攻關,成功研發生產自然鎂燒結礦。生產自然鎂燒結礦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系統的研究資料和理論材料。二是國內外鋼鐵企業的做法差別大,沒有固有的操作經驗可供借鑒。面對困難,煉鐵部技術人員強化自身對燒結礦技術的基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支撐自然鎂燒結礦研發生產的技術理論。先后進行了氧化鎂含量對燒結過程中液相機理的研究;分析了氧化鎂對燒結液相形成和流動的影響;對燒結過程中鐵礦粉與熔劑的高溫反應過程進行系列觀察與對比;開展了低氧化鎂燒結杯試驗和工業試驗。在此基礎上,燒結分廠廠長熊軍帶領技術人員不斷優化燒結工藝技術,持續降低白云石的配加量。經過持續攻關,自然鎂燒結礦實現批量生產。
系統推進,高爐成功配加自然鎂燒結礦。自然鎂燒結礦雖然生產出來了,要想讓其投入高爐使用卻具有較大風險。高爐配加自然鎂燒結礦,必然造成高爐渣中鎂的含量大幅波動,嚴重影響高爐爐渣的流動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秩序。面對挑戰與風險,煉鐵部各單位相互協調,系統推進自然鎂燒結礦的使用。原料小組準確掌握入爐原料的氧化鎂含量,確保氧化鎂在燒結礦與球團礦之間取得平衡;球團分廠通過穩定造球工藝,穩定了球團礦中的氧化鎂含量;高爐生產技術人員依據渣系成分變化,適時優化原料配比,精準控制渣中氧化鎂含量,確保渣系穩定;燒結分廠優化操作,降低燃料配比減少熱量消耗。經過努力,高爐成功配加自然鎂燒結礦。
(關鍵字:京唐 應用 自然鎂燒結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