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國家銅業巨頭Codelco近日向全球礦業投下一枚重磅炸彈——2024年銅產量突破144萬噸,以1萬噸微弱優勢力壓必和必拓(143萬噸)。逆轉背后,折射出全球礦業巨頭在資源枯竭時代的生存博弈,更預示著新能源革命下銅資源爭奪戰的全面升級。
面對旗下主力礦山品位持續下滑的困境,Codelco近年來投入超30億美元啟動"深部開采革命"。其在安迪納礦區部署的I-Pulse電穿孔技術,通過每秒3000次的脈沖電流沖擊,可將巖石破碎效率提升40%,同時降低23%的能耗。這項源自加拿大的硬巖開采技術,正被應用于全球15個頂級銅礦項目。據Codelco首席技術官透露,該技術使埃斯康迪達東礦體的開采壽命延長了12年,額外釋放出80萬噸高品位銅資源。
必和必拓則在智利北部展開"數字礦山2.0"計劃,其斥資45億美元打造的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已實現卡車日均運輸量突破1.2萬噸的紀錄。但受制于南美社區抗議頻發,其產能釋放進度已滯后原計劃4個月。礦業分析師指出:"Codelco的逆襲不僅是技術勝利,更是其'資源主權戰略'的成功——通過控制從勘探到冶煉的全產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定價權。"
當前銅市正經歷劇烈波動,倫敦LME三月期銅本周觸及11,840美元/噸歷史峰值。華爾街投行杰富瑞警告,若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細則中提及的銅制品關稅提前至Q2實施,可能導致北美市場現貨溢價飆升至每噸350美元以上。Codelco趁勢推出"快速交付通道",通過大型浮式儲運船隊將智利港口發貨周期縮短7天,目前已鎖定Q3訂單。
面對全球綠色轉型的剛性需求,礦業巨頭的競爭維度已從產量延伸到全產業鏈控制。Codelco計劃在2025年前投入50億美元升級智能礦山系統,目標是將開采效率提升至行業平均水平的1.8倍。
必和必拓則押注生物浸出技術突破,其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開發的嗜熱菌種,可將低品位氧化銅礦的回收率從45%提升至72%。這項技術若實現商業化,將重塑全球銅礦經濟可采儲量格局。但環保組織警告,大規模應用生物技術可能引發生物入侵風險。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向電氣化轉型,銅的戰略地位已堪比石油時代的原油。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最新預測顯示,到2035年,全球銅需求將較2023年增長75%,其中新能源領域貢獻率將超過60%。
(關鍵字: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