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8月19日,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為期一個月的現場督察階段全部結束。7月中旬,督察組分別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8省區。目前,已有百余人因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被刑事拘留,8省區罰款總額或可過億元,一批重污染企業已被關停。
據新華社報道,一批關乎日常生活的環境問題,在督察中得到立改:
大氣污染,不容繼續。在江西,景德鎮市一家國有焦化煤氣廠,因違規排放廢氣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經調查核實,包括總經理在內的6人被問責,甚至有車間主任直接被免職,并啟動按日計罰處罰措施。
水污染,徹查源頭。在廣西,連續18年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的貴港市港南區南風化肥廠通過暗管偷排生產廢水。經群眾舉報查證,其檢測水樣總砷、總磷、總氮、pH值等均超過國家標準。目前除責令整改、罰款9.9萬元外,直接責任人已被立案。
噪聲污染,堅決制止。在云南,督察組轉辦群眾投訴,昭通市昭陽區某酒店洗浴中心噪聲和油煙氣味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經調查核實,該酒店被責成立即停止運營,并在投訴群眾認可并保障投訴群眾合理訴求的基礎上限期整改。
根據安排,從2016年起,中央環保督察組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對全國各省區市全部督察一遍。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在8省區掀起的這場治污問責風暴,將對其他未被督察的地區形成強力震懾。
在此次環保督察中涉及的8省區都是有色金屬大省,因此一批重污染冶煉和礦山企業的整改關停,對整個行業的開工率影響較大。據《中國有色金屬》報道,鉛、鎢、錫、稀土等行業企業停產幅度較大。《中國有色金屬》雜志2016年16期對此次環保督察對相關行業的沖擊做了如下分析,原作者張博:
鉛
受督察的8省原生鉛產量占中國總產量65%。公開資料顯示,6 月全國主要原生鉛廠開工率為64.7%。機構根據目前環保督查后的情況測算,預計7 月和8 月全國主要原生鉛廠開工率分別下降至56.75% 和52.92%,降為年內新低。6月原生鉛產量26.95 萬噸,預計7 月下降3.1 萬噸,8 月可能再下降1.5 萬噸。
由于原生鉛企業產量的下降,短期粗鉛供應受影響,鉛價也在供應端影響下結束了“跌跌不休”的狀態,近期不斷上漲,目前已漲至每噸13800 元左右。同時,鉛精礦加工費下降幅度較大,個別停產的礦企表示復產的計劃可能因此推遲。
鎢
此次環保督查中,鎢行業受影響最大也最為特殊。相關省份的鎢行業企業不僅受環保督查的影響普遍停產,而且因為仲鎢酸銨(APT)的生產工藝問題,相關產能未來有停產改造或者徹底退出的可能。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APT 生產主要使用離子交換法生產, 廢水排放量較大。以前APT 廠大多都沒上環保設備,所以在此次環保督查期間及一段時期,這些廠家產能將全部關停。
7 月27 日,主流地區的冶煉企業直接將APT 報價至11 萬元/ 噸,較26日的市場成交價格10.5 萬元/ 噸的現款價格,足足高出了5000 元/ 噸,鎢市也經歷了自2015 年鎢品價格波動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
錫
錫行業方面,受環保督查政策及設備檢修等影響,云南、廣西、江西地區錫冶煉出現大面積暫停生產,停產產能的對應產量約占全國45%。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涉及停產或減產的冶煉廠的總產能接近11 萬噸,去年的產量大約為7 萬噸左右,占國內總產量的45% 左右。市場人士表示,多個錫冶煉廠的集中停產已經給現貨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如果繼續持續下去,將會加劇短期國內供應緊張的局面,并促使價格持續上揚。
稀土
稀土行業方面,江西、江蘇、廣西冶煉廠大面積停產,根據我的有色網報道,目前江西龍南地區大部分企業已經停產,江蘇地區主要的生產企業中,江蘇阜寧、常州、宜興及多數廠家也已紛紛停產。由于稀土分離廠大面積停產,現貨市場也慢慢趨緊,各個廠家也表示目前工廠庫存量并不多,很難以目前市場價格出售。后市稀土價格可能將顯著上漲。
市場人士對《中國有色金屬》表示,中央的環保督查此次貫徹力度超預期,再疊加夏季行業淡季,將對各品種的產能,尤其是冶煉產能帶來程度大、持續時間長的供給沖擊。目前,相應品種已出現現貨緊張局面,一旦等到四季度下游開工補庫,預計將對金屬價格帶來更大推升。預計如果此次環保督查之后還有后續其他省區繼續推進,可能將進一步加大對相關有色金屬品種的供給沖擊。
(關鍵字:有色 重污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