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顯然阻隔不了雙邊經貿的發展。
8月23~28日,由智利前總統德華多·弗雷(EduardoFrei)領銜的智利經貿代表團到訪上海、北京,開啟為期一周的“智利周”(ChileWeek)活動。弗雷帶領的經貿代表團中,除了來自智利10多個行業的企業家代表外,還包括了經濟、農業、工程、經貿等智利政府主要部門的負責人,約150人。
盡管智利是與中國距離最遠的國家之一,但中智關系創下了多個第一。1970年,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1999年,智利是拉丁美洲第一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2004年,在拉丁美洲,智利首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2005年,智利成為首個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拉美國家。
今年恰逢中國與智利建交45周年,同時又是中國-智利雙邊FTA簽署10周年。根據FTA落實的時間表,自今年1月1日,中國與智利雙邊進出口中97%以上的產品都實現了“零關稅”。
弗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強調,此行在為智利企業尋找中國機遇的同時,智利也希望與中國一起探索,下一個10年中國與智利的自貿區未來該如何前行。
10年自貿紅利:智利不僅有銅礦
2005年,在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智利總統拉各斯的見證下,中智雙方簽署《中智自貿協定》。《中智自貿協定》主要覆蓋貨物貿易和合作等內容,之后雙方還簽署并實施了關于服務貿易、投資的補充協定。
在FTA的催化下,10年間中智雙邊貿易額變化顯著。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智貿易額已達341.52億美元,是2005年的4.8倍。中國已成為智利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智利則成為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總結自貿區帶給智利經濟的最大變化,智利貿易部副部長安德烈斯·雷沃列多(AndreisRebolledo)告訴記者,“FTA促使智利出口的多元化,告訴世界,智利不僅僅只有銅礦。”
智利央行數據顯示,作為世界最大的銅礦產品出口國,銅礦產業是智利經濟的半壁江山,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和出口額的2/3。在對華貿易中,去年,智利的銅礦產品出口占全部對華出口的77%。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更是高達85%。因此,雷沃列多認為,FTA的落地使得智利與中國雙邊貿易中銅礦產品占主導的局面正逐步改善。
弗雷也認為,結合目前銅礦石等世界范圍內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智利需要打造多元化的經濟與貿易結構。8月25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指數跌至5032美元/噸,為2011年頂峰時期的10189美元/噸的一半還不到。
如今,在關稅逐步降低的情況下,中智貿易中出現了越來越多食品與農產品的身影。智利商務部提供的資料顯示,零關稅意味著享受到免關稅政策的商品由1611種增加到5725種,其中智利受益的主要產品有葡萄酒、車厘子、冷凍鱒魚、三文魚、橄欖油、藍莓等。
2004年,在智利水果的出口對象國中,中國只占了不到0.2%的份額,如今這一數字已經躍至16.6%。整個智利食品行業對中國的出口份額也由10年前的1.4%增長到去年的7.9%。其中,葡萄酒行業中國的進口份額由2%增長到8%。
2014年,在中國進口的食品中,來源于智利的比重也愈加增大。其中,約合98%的藍莓(總值3900萬美元)、80%的新鮮車厘子(4.7億美元)、79%的整條三文魚、72%的新鮮西梅、60%的散裝葡萄酒都來自于智利。智利甚至成為中國第二大散酒進口國,僅次于法國。
中智未來投資機遇:
能源、基建、旅游
當然,在中國與智利雙邊貿易日趨多元化的當下,接受本報采訪的智利政府官員都提到了在貨物貿易穩步上升的同時,也希望雙邊投資能有所增加。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1974~2014年期間,中國在智利的物化投資總額(有合同明確說明的投資額)達到11.67億美元,占同期中國海外投資額的0.1%。“這一比例太小了,”雷沃列多說道,“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投資者能到智利實地去看看,多了解智利的投資機遇。”
智利公共工程部部長阿爾貝托·烏恩杜拉卡(AlbertoUndurraga)分析,語言、距離、缺乏了解這些因素都阻礙了雙邊投資的增長,“太平洋并沒有將智利與中國相隔,我們認為未來的機遇在亞太。”
今年5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智利。其間,中智雙方簽署了自貿協定升級的諒解備忘錄,同意探討中智自貿協定升級的可能性,并于8月前啟動自貿協定升級聯合研究。對于FTA的升級,雷沃列多告訴本報記者,他認為有兩種升級形式,比如將原本屬于例外的項目納入免稅的清單,或在已有的自貿協定章節中尋求進一步的讓步。
智利官員相信,隨著FTA升級的可行性進一步研究,中企投資智利的領域也會擴展。
烏恩杜拉卡認為他此行的重任就是力促中國企業到智利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2021年期間,智利政府計劃在基建領域投資共484.47億美元,其中公私合營的PPP模式為353.47億美元,私有投資為131億美元。“智利的電網、電訊項目、鐵路、公路、隧道、港口和機場等都急需中企的參與。”烏恩杜拉卡說道。
在烏恩杜拉卡看來,目前中國企業在智利的發展集中于銅礦領域,而在公路、水電等基建領域的投資基本為零。因此,當問及他對中資在這一領域的投資目標時,他強調,只要有1家中國企業投資智利的基建領域,就會帶動其他中國企業對智利基建的關注。
烏恩杜拉卡相信,隨著中國建設銀行作為拉美首個人民幣清算銀行今年11月在智利正式落地,將極大地有助于對智利投資感興趣的中企參與智利基建的公私合營PPP模式。
此外,除了基建,智利的旅游業也有待中國投資者的開發。智利旅游局亞太區市場經理巴勃羅·雷塔馬爾(PabloRetamal)告訴記者,智利的旅游資源也相當豐富。
不過,中國市場目前在雷塔馬爾負責的亞太地區排位第三,僅次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考慮到飛行的時間成本以及繁瑣的簽證申請,雷塔馬爾說,智利旅游局已在探索新的時間短、成本低的飛行路線,同時,也計劃與同屬太平洋聯盟的秘魯、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商討簽證共享的制度,方便中國游客以及對智利旅游資源感興趣的投資者。今年7月1日起,智利已免收中國游客赴智的簽證申請費用。
(關鍵字:銅 銅價 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