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2月初,瑞士嘉能可國際公司(Glencore)與斯特拉塔公司(Xstrata)宣布合并,合并后其將成為市值達900億美元的大宗商品貿易商,排在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之后,成為世界第四大礦業公司。兩家企業的合并將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發生變革,因瑞士嘉能可在大宗商品交易的主導地位,市場對此次合并反響巨大,現就合并后對我國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
一、企業概況
嘉能可主要從事各類大宗商品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以及期現貨的套利交易。它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中間商,同時控制第三方新市場60%的份額,新金礦和銅市場50%份額,鉛市場45%的份額,鋁市場38%的份額。嘉能可在相關目標市場占有大量市場份額,金屬鋅約60%、鋅精礦約50%、金屬銅約50%、銅精礦約30%、氧化鋁約38%、鋁約22%、鈷約23%,海運出口動力煤約28%。此外,其每日石油銷售量約占全世界每日石油消耗量的3%。中國的合作伙伴幾乎包括了各大大宗商品行業的國企和民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鋁、五礦、神華、中煤、中糧、紫金礦業、云南銅業等。
斯特拉塔是世界第五大礦業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煤生產商和鉻鐵生產商,及全球第四大銅和鎳生產商。公司主要經營銅、焦煤、熱煤、鉻鐵、鎳、釩、鋅7類礦產品。另外還經營鉑族金屬、金、鈷、鉛、銀和回收處理利用設備并提供一些技術服務。產品跨越六個商品市場,在全球19個國家開展業務,是一家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多元化礦業公司。
斯特拉塔煤炭事業部是集團最大的事業部,收入在集團公司收入的占比份額巨大。2008年到2010年,占比為30%左右。其總部設在澳大利亞悉尼,經營30多個煤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南非,年煤炭產量低于1億噸。斯特拉塔公司主要服務于國內和國際市場,客戶群約90%在煤炭出口市場。根據地理優勢,澳大利亞業務主要服務于太平洋電煤市場,南非則主要服務于大西洋電煤市場。澳大利亞生產的電煤約80%出口到太平洋地區的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主要電力公司。日本是斯特拉塔集團最大的煤炭客戶。南非開采的電煤75%出口供給大西洋市場。歐洲是主要出口市場,其中英國、西班牙和法國是最大客戶。
二、合并的影響
2001年,三大礦山中的BHP和Billiton在鐵礦石領域進行兼并重組,使得其在鐵礦石領域定價權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隨后在三大礦山針對我國鋼鐵企業的鐵礦石談判中,屢屢改變定價協議,我國鋼鐵企業完全失去了鐵礦石定價話語權。此次兩家公司的合并,是否會改變大宗商品領域的定價權,是否對我國有色金屬及煤炭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金屬方面,主要是銅、鋁、鋅,煤炭方面則主要是電煤。
嘉能可與斯特拉塔的合并將是產業鏈上下游的貫穿合并。嘉能可在鎳、鋁等金屬品種中掌握絕對話語權,斯特拉塔則擁有絕對用于交易的原材料,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煤、鋅和鉛生產商,并躋身前五大銅和鎳生產商之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將因此受到巨大影響,甚至改變其原有定價格局。鑒于嘉能可在第三方市場的巨大占比份額,其對國際現貨市場的影響將在長期內逐步體現,且意義深遠。雖然,第三方市場只占大宗商品整體市場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交易直接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完成。但第三方市場設定的現貨價格通常被用作其它關聯交易即期貨和現貨交易中的價格參考,而非直接定價權。
嘉能可在中國有色金屬業貫穿國內40%的鋁企業和超過50%的鋅企業,我國目前最大的兩家有色金屬貿易商是嘉能可和荷蘭托,其中與嘉能可貿易量最大。合并后,其對有色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會增加,將使國內下游需求商話語權減弱,但尚未達到掌握國內市場定價權的程度。我國是有色金屬需求大國,銅需求占全球需求總量的50%。但我國主要直接與生產者,即大型銅礦直接簽訂長單協議,不足部分則通過有色金屬貿易商補足。未來,即便其加速收購礦山,但有色金屬資源相對分散,且金額巨大,即使主導了第三方市場定價權,也只是作為期貨交易的價格參考,無法直接控制各地礦山與客戶簽訂的協議價格。況且,這種影響的傳導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影響效果也將相應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煤炭方面,合并以后,公司的動力煤全球貿易量比重將進一步加大,太平洋地區的主要市場,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及歐洲市場的英國、西班牙和法國,所受影響較大。2010年,斯特拉塔企圖上調日本市場客戶的電煤價格,當時雖未能實現,但在2011年,在日本受到核電危機影響形勢下,斯特拉塔趁勢與日本其他電力公司展開談判,使得合同電煤價格上漲至130美元/噸,創出歷史新高。預期合并以后,其在原有主導市場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對這些地區的電煤定價具有舉足重輕的地位。我國動力煤進口逐年遞增,2011年進口總量為5478.34萬噸,比上年增加371.61萬噸。其中進口國別看來,前四位主要國家情況穩定,其中南非的進口比重增長迅猛,蒙古逐年減少,占比微弱。
但對我國電煤價格影響而言,其影響力相對有限,不具備電煤價格控制權。首先從內部來看,我國國內動力煤產量及儲備較大,供給相對充裕。我國煤炭進口國度多元化進程加快,最主要我國并不是斯特拉塔的亞洲主要客戶,其不是我國主要的煤炭進口商。并且在焦煤方面,蒙古是我國的主要焦煤進口來源國。由于地緣優勢及我國對蒙古海外礦山投資的不斷加速,預計未來進口量還將進一步增長。其次,從外部來看,我國海外礦產搶灘不斷加速,特別是加大了對蒙古、非洲的主要礦產投資力度,隨著投資效果的不斷顯現,預計產出將逐步增長,進口方面的選擇也不斷增加。最后,我國現階段對煤炭行業的管理還處于行政指令性管理模式階段。我國目前大型煤炭企業都為國資委控股,平均規模1000萬噸,產量超過國內總量的一半以上。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擁有絕對的國內定價權。針對電廠,具有國家運用行政手段干預,按照計劃指標下達給電廠的計劃煤指導價格。不同于鐵礦石的進口情況,短期內對我國煤炭價格的影響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