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iningWeekly報道,南非最大外商投資來源國美國、英國和德國2025年前景有所不同。
由于2025年美國經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明年七國集團(G7)的經濟顯露放緩跡象。
普華永道(PwC)估計,明年歐元區實際GDP增速預計為1.2%。例如,德國目前面臨諸多困難,包括消費者信心不高、出口需求下降。而英國則面臨持續通脹、利率高企以及脫歐后的持續調整。
在法國,制造業是就業的主要行業,但卻面臨全球供應鏈中斷和頻繁罷工帶來的挑戰,降低了生產率。
另外,2024年10月,普華永道美國公司(PwC US)的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發現,所調查的美國公司主管中有一半希望在特朗普就任后加大國外投資,9%的打算減少海外投資,相抵為41%。
普華永道認為,這對于南非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美國是繼英國、荷蘭和比利時后的第四大外資來源國。
然而,從南非貿易前景的負面因素看,特朗普已提出對進口產品普遍征收10%-20%的關稅,目的是為這些商品的美國供應商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環境。
普華永道指出,來自南非并用作美國制造原料的金屬和礦石,包括鉑、鋁和鐵合金是面臨關稅增加風險的主要商品。
此外,南非的最大貿易伙伴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預計2025年經濟增速將從2024年的4.8%降至4.5%,結構性改革、消費者支出不足仍是挑戰。
結構性改革旨在減少債務依賴,穩定房地產市場。然而,這些調整預計將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高技術制造持續表現良好,消費支出和工業生產不振仍會持續到2025年。
對于南非企業來說,亞洲人口大國對食品、服裝和交通的依賴所產生的商品需求是機遇。但制造業的對礦物、金屬和農產品的需求也很龐大。
在金磚國家框架下,中國和印度仍然是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尋求發展業務的最大目標國。
南非經濟依賴貿易,2023年其商品和服務貿易占GDP的66%,略高于63%的全球平均水平。
普華永道南非宏觀分析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蒂·維爾喬恩(Christie Viljoen)認為,“南非是一個依賴貿易的小型經濟體,無法擺脫全球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
從全球看,國際貿易歷來都是與近鄰進行的,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使得距離已經不是問題。
2010年代末期,全球貿易進入一個名為“慢球化”(Slowbalisation)的新時代,某些經濟部門實行離岸或近岸外包,而其他經濟部門實行友岸外包,即逐漸將供應鏈延伸至具有相似政治、經濟和制度體系的國家。
維爾喬恩說,這種貿易調整可能會對當地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據普華永道估算,南非與其前20大貿易伙伴之間的加權平均運輸距離從2022年的7093公里降至2023年的6874公里,這是2012年以來的最短貿易距離。
2023年貿易距離下降是因為莫桑比克從第十二大貿易伙伴躍升至第四大貿易伙伴。
2023年,南非向莫桑比克鉻礦出口額上升了66%,這些鉻鐵礦通過馬普托港運往中國和其他亞洲買家。同時,為緩解用電壓力,南非從卡霍拉巴薩(Cahora Bassa)水電站進口了17%的電力。
南非越來越依賴莫桑比克提供港口和能源服務,是近岸外包(將服務外包給鄰國)趨勢的又一例證。維爾喬恩指出,隨著國際貿易越來越靠近邊界,近岸外包正在上升。
外資來源國經濟前景喜憂參半,要求南非企業要努力吸引或刺激越來越低的外國投資興趣。
潛在的投資者希望南非企業具備持久有效應對該國系統性危機比如用電限制和運輸問題的經驗。
(關鍵字:南非 制造業 鐵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