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問題往往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為了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更快進展,減少對大宗商品出口依賴是當下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和緊迫任務
經濟日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大宗商品依賴狀況報告》稱,全球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問題最為嚴重。因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造成沖擊,致使64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經濟增長放緩。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定義,如果一國出口總量的60%以上是大宗商品,該國即被認為是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國家。報告顯示,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國家從1998年至2002年間的92個增加到2013年至2017年間的102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數量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受到大宗商品出口依賴的影響,包括85%的最不發達國家、81%的內陸發展中國家和57%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撒哈拉以南非洲近九成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也是受沖擊最嚴重的地區,緊隨其后的是中東和北非,該區域65%的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一半國家以及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一半國家也依賴大宗商品出口。
報告稱,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問題長期困擾全球經濟。2013年至2017年間,只有25%的國家主要出口產品類別發生了變化,部分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發生了變化。從1998年至2002年、2013年至2017年兩個階段看,依賴農產品出口的國家數量從50個減少到37個,依賴礦物出口的國家數量穩步增加,從14個增加到33個,依賴能源的國家數量從28個增加到32個。由于能源和礦物價格增長遠遠超過農業和制成品價格增長,造成對能源和礦物出口依賴程度加劇。事實證明,依賴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容易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沖擊的負面影響。2013年至2017年的大宗商品平均價格水平遠低于2008年至2012年的峰值水平,這導致64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其中一些國家甚至陷入衰退。隨著增長減速,受到大宗商品出口依賴負面影響的許多國家財政狀況惡化,導致公共債務累積特別是外債增加。
報告指出,有一些國家在過去20年中成功實現了生產和出口多樣化。例如,阿曼、沙特、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依賴能源出口的國家,通過增加能源下游部門的價值,增加了非大宗商品出口份額;盧旺達和喀麥隆等其他依賴能源或礦產品出口的國家則設法擴大了農產品出口。
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基圖伊表示,大宗商品出口依賴問題往往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更快進展,減少對大宗商品出口依賴是當下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和緊迫任務。
《全球大宗商品依賴狀況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2019年度報告涵蓋189個國家(地區)的統計數據,包括30個指標,旨在描述每個國家(地區)的出口和進口對大宗商品依賴程度,以及與大宗商品出口依賴現象有關的關鍵結構和社會經濟變量,如GDP增長和人均GDP水平、人類發展指數、經濟部門增加值和機構質量指數等。
(關鍵字: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