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遵循城鎮化的客觀規律,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質量。
分析人士認為,從這一表述可以看出,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發展十分注重內涵,不希望出現“大躍進”式的城鎮化。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的一句“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不是搞房地產”引起共鳴。他同時表示,城鎮化一定要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新型城鎮化需要進行城市建設,并為轉移人口提供保障性的住房,會對房地產市場發展帶來一定的有利條件。不過,我國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的政策已經明確,國家會限制地方政府以賣地或搞形象工程為目的大舉推動房地產市場,因此新城鎮化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建材等大宗商品需求,但不會造成商品價格大漲。
“如果將新型城鎮化概念和原先的固定資產投資熱混淆,毫無疑問會得出"中國要推動新一輪基建投資"的結論,但兩者并不能等同。”南華期貨副總經理朱斌表示,新型城鎮化的根本是要打破人口的戶籍限制,讓農民工真正留在城鎮,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并不會像過去那樣鼓勵。
朱斌表示,回顧前一輪基礎設施投資熱時的情形,當時國內地方債務較低,貨幣供應量較小,而目前不論是地方債務還是貨幣供應量都處在相對較高的位置,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邊際效應會越來越小,即使部分地方政府借助城鎮化的名義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會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可。此外,考慮到地方政府的承受力,對于保障房及配套設施方面的民生投資也不會驟然放大,而會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所以新型城鎮化不會帶來固定資產投資的迅猛增長,不可寄希望于新型城鎮化帶動大宗商品需求的大幅增加。
(關鍵字:城鎮化 大宗商品 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