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年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中國鋼鐵年會是中國金屬學會主辦的兩年一次的綜合性學術盛會,從1997年開始,20年來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本屆年會的主題是:“讓鋼鐵更綠色,更智能。
在全體大會上,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干勇院士致辭。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日本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副社長高橋健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韓國金屬和材料學會理事長閔東俊,德國西馬克集團自動化業務副總裁皮諾德,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鋼鐵工業的現狀和綠色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分別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會議由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趙沛和副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主持。
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院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鋼研集團董事長才讓,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江蘇沙鋼集團公司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常務副總裁、集團黨委書記、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第一副總經理沈彬,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曲陽,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錦剛,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侯軍,東北大學王國棟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謝建新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李衛院士,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武漢分院院長、武鋼有限技術中心主任毛新平院士,中國金屬學會監事會副監事長楊天鈞,美國安賽樂米塔爾公司蔡煥堂先生,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盧維高教授,中國金屬學會秘書長王新江及學會老領導等出席會議。一千五百多位來自國內外鋼鐵冶金、材料行業的領導、專家、學者、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參加了會議。
干勇理事長在致辭中,首先代表中國金屬學會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本屆大會的主題非常切合當前鋼鐵工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他總結了我國鋼鐵工業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等方面,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鋼鐵工業面臨的主要矛盾也已轉化為產業結構與市場競爭需求不適應、綠色發展水平與生態環境需求不適應的矛盾,我們要緊緊圍繞建設制造強國的目標,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把綠色低碳和環保安全作為首要責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化解產能過剩,努力建成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服務配套、環境友好的現代鋼鐵工業,為實現新時代分兩步走的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隨后,干勇理事長代表中國金屬學會向美國安賽樂米塔爾公司蔡煥堂先生、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盧維高教授頒發了外籍榮譽會員證書,這是中國金屬學會首次授予外籍榮譽會員。
鄔賀銓院士在題為《企業信息化與工業互聯網》的報告中,從生產現場級、車間級、工廠級和企業級的國內外新技術案例,說明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及物聯網的興起,助力企業信息化發展到工業互聯網階段;工業互聯網以智慧工廠為目標,覆蓋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及跨企業的應用,實現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流程再造來適應,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永遠在路上。
高橋健二副社長在題為《日本鋼鐵界的環保對策措施與展望》的報告中,主要介紹了新日鐵住金的經營戰略、鋼鐵業面臨的全球變暖問題和新日鐵住金采取的措施。為了應對全球變暖問題,日本提出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鋼鐵業實施了環保和諧型鋼鐵工藝技術的開發(COURSE50)項目,新日鐵住金也制定了環保基本方針和低碳社會實行計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作了題為《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改革》的報告。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閔東俊理事長在題為《韓國鋼鐵工業技術進步展望》的報告中,介紹了韓國鋼鐵技術的最新進展,為了克服原材料惡化、鋼材供大于求、能源價格波動和環境法規等的挑戰,取得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環境友好的煉鋼技術,包括電爐煉鋼中的廢鋼預熱、爐渣泡沫化和顯熱回收等技術;動態精煉技術,包括脫氧極限控制、夾雜物控制和侵蝕防治等技術;新興的性能優良、具有特殊功能的高錳鋼冶煉工藝和技術。
皮諾德副總裁在題為《金屬4.0——從美國大河看智能鋼廠的未來》的報告中,介紹了基于大數據驅動的信息物理系統的工業4.0在鋼鐵工業中的應用——金屬4.0的概念、模型、方法等。并以美國大河鋼廠為例,從質量、工藝、產品等方面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智能鋼廠的未來景象。
本屆年會設大會報告、分會場報告、墻報三部分,共收到論文1400余篇,設置了煉鐵與原料、煉鋼與連鑄、軋制與熱處理、表面與涂鍍、金屬材料深加工、鋼鐵材料、汽車鋼、海洋工程用鋼、軸承鋼、電工鋼、粉末冶金、非晶合金、高溫合金、耐火材料、能源與環保、分析檢測、冶金設備與工程技術、冶金自動化與智能管控、冶金技術經濟19個技術分會場,發布場次49場,發布報告500余人次。
本屆年會是在黨的十九大剛剛召開后的一次學術盛會,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鋼鐵工業也處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階段,通過本次學術年會的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對中國鋼鐵工業由大到強、引領世界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鍵字:鋼鐵 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