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去年的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滑、小微企業倒閉讓LED產業感到一絲絲寒意,那么今年這一產業的狀態則更加悲觀。多家LED企業近日向記者抱怨說“外銷路口收窄,國內環境不佳,整個產業似乎陷入了低谷”。
企業抱怨生存艱難
7月25日,慧聰網2012中國電子暨LED行業十大評選頒獎典禮舉行,但輝煌的頒獎禮難以掩蓋當前國內LED產業“外憂內亂”的尷尬處境。會上,聰慧網第七事業群總經理劉曉紅介紹說,當前電子產業正處于瘋長階段,小企業蜂擁爭搶這塊朝陽產業的未來市場,但實際上,國內外市場環境遠非看上去的那樣美好。
會上一位獲得十大LED產業知名品牌的企業代表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的處境很艱難。“我們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為他人做嫁衣,每年將近90%的產品都銷往日本、歐洲、美國等地。由于現在歐債危機持續,美國、日本經濟復蘇乏力,LED產品的出口量大幅下跌。而在國內,LED還屬后起之秀,競價機制、準入規則并未形成,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大批產能。”
此前,國星光電披露,其今年上半年虧損12.5萬元。東晶電子發布的今年半年業績快報顯示,實現凈利潤304.81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3.01%。除此之外,近期LED行業多次曝出企業倒閉的消息,不景氣的氛圍還在蔓延。
行業面臨內憂外患
國外經濟萎靡產生較大出口瓶頸。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LED產業剛剛起步,很多企業處于依托外國核心技術生產成品出口的階段,將近七成的LED產品銷往國外。尤其是小企業,面對來勢洶洶的經濟震蕩,外銷渠道被嚴重封堵,而國內似乎也并沒有做好準備接納這一新興產業。據專家介紹,當前LED技術還主要應用于顯示器、裝飾等,其技術擴張到家用階段還需要10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大新興產業,很多小企業紛紛立起門戶,爭搶這塊蛋糕。在生產制造環節,由于沒有統一標準,產品質量堪憂。銷售中則出現價格亂象。記者在市場上看到,普通LED燈泡每只50-60元,好一些的產品為100元一只,差的居然只有3.5元一只。
回暖并非無望
雖然國內外壓力俱在,但是LED回暖并非無望。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關注,LED以其節能、使用壽命長、綠色環保等優勢將成為中國市場的新寵。中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應用聯盟秘書長關白玉告訴記者,LED產業發展重技術,“在這場技術革新中,小企業或將成為主力”。
關白玉進一步解釋,中國LED小企業在創新方面具有較高靈活性,更容易做優。“近期,很多企業正在加強與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實現了產研聯動的格局。同時,小企業間抱團取暖式的增進交流與合作,將拉動行業整體實力的提高。”
國家在此項目上也加大了關注,除了政府直接補貼,相應支持政策也在陸續出臺。《半導體照明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LED照明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LED照明產品占通用照明的30%,重點建成50個“十城萬盞”試點示范城市。
專家預計,未來8-10年,我國LED照明普及率將達80%。但其警示說,新興產業也不能盲目跟風、泛濫投資,否則將催生產能過剩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