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只配套生產電機鐵芯,蘇州華能發電機有限公司卻堅持“物盡其用”,耗時3年開發出整料套材沖壓技術,把硅鋼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
位于相城區太平街道的蘇州華能發電機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制造各類電動機定轉子沖片的企業。上世紀90年代起步時,華能公司的技術水平并不突出,是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但公司從未停止在技術革新上的探索。前幾年,華能公司投入200多萬元在沖壓床設備上引進了自動接收材料技術,用機械手取代了人工作業,并通過技術改造引進高速沖壓設備,不僅把對勞動力需求縮減到了原先的一半,企業的生產效率還提高了好幾倍。
隨后,華能公司又在原材料硅鋼的利用率上打起了“算盤”。總經理施金明告訴記者,同類企業在生產中,硅鋼的損耗率達30%以上。這兩年,華能公司就在這30%的損耗上下功夫,先后“試水”平板沖壓和搖擺沖壓技術,把以往沖裁后產生的“廢料”也充分利用起來。如今,華能公司的硅鋼材料利用率從原先的不足70%提高到78%,在有效降低能耗之余,也為企業削減了成本。
嘗到了“甜頭”的華能公司,除自身加快技術攻堅外,還主動尋求“外援”。2010年,公司與浙江寧波一家知名電機模具企業聯合開發新模具,在此基礎上耗時3年,對模具、焊接設備、沖壓床具等全套設備進行升級,并吸收消化大專院校和同行企業的科研成果,開發出整料套材沖壓和S型葫蘆料沖壓等新技術。施金明說,僅整料套材沖壓一項技術,又把硅鋼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10%。有了這項技術,公司新建的2號車間一年的產能將達到20萬噸,光省下來的硅鋼材料就有2萬噸。
先進的技術為華能公司贏得了西門子、洛渤施德等行業頂尖企業的青睞。記者在華能公司采訪時,巧遇了有著“把中國電機銷往國外第一人”稱號的美籍華人楊林。這位年過八旬的“電機泰斗”對華能公司能最大限度地讓“邊角料”物盡其用激動不已,稱贊華能公司的整料套材沖壓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獨一無二”的,主動提出要幫助華能公司申請國際專利,并表示要邀請華能公司參加2014年6月在波士頓舉辦的美國電機協會年會,把華能公司的技術和產品推向全球。
(關鍵字:蘇州華能 硅鋼 電機鐵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