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奧克斯等空調整機制造商近期對市場的一系列試探行動,以及國美、蘇寧等連鎖企業掀起的初期空調采購促銷活動,再次印證進入2013年以來空調行業景氣度的增加。空調行業溫度向上游傳遞,令壓縮機行業也開始活躍,這種活躍卻是由兩家整機制造企業挑起的。
格蘭仕日前宣布其空調壓縮機二期工程投產,投資2億元的該項目預計將使格蘭仕自主品牌高能效壓縮機年產能增至360萬臺。中國家電網記者從消息可靠人士處獲悉,志高空調也在布局空調壓縮機,據記者進一步了解,志高去年已在佛山投建了壓縮機廠,預計工廠今年下半年投產,首期產能300萬臺。
一位行業權威專家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作為精密儀器,空調壓縮機是投資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的項目。”顯然,對格蘭仕和志高來說,上馬壓縮機項目必然面臨各方面的挑戰。
格蘭仕、志高意在產業鏈配套
“壓縮機二期擴產工程正式投產,只是格蘭仕空調積極進攻的其中一環。”格蘭仕集團新聞發言人陸驥烈對公司布局壓縮機的目的表示,按照國家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格蘭仕將持續推進空調全產業鏈配套完善和加碼擴張,整合產業鏈資源,加快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據了解,格蘭仕上馬的壓縮機二期工程,將集中生產一二級能效的變頻壓縮機,并優先考慮自主品牌空調的配套需求。
志高空調內部一位高層曾向記者表示,“志高要走向1000萬臺規模企業,沒有自己壓縮機廠無法保證客戶需求,市場規模上去后要確保國際客戶的需求,這是市場需要使得志高完成的持續投入,也是完善志高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的過程。”
環顧整個空調產業鏈,空調龍頭企業中,美的有美芝作為產業配套堅實后盾,格力幾年前通過與大金合作建空調壓縮機廠已打造出產業鏈配套優勢。在行業競爭中,無疑龍頭企業已經主導產業鏈競爭,能夠滲透到上游壓縮機領域,并盡快打造自己的產業鏈優勢,是志高和格蘭仕的迫切目的。
但滲透到上游并非易事,國內壓縮機行業中,美芝、海立、凌達,西安慶安等為代表的壓縮機企業已建立行業強勢話語權。對于格蘭仕和志高做空調壓縮機所面臨的產業背景,上述權威專家形容,“猶如在強勢話語權的夾縫中生存”。
壓縮機行業門檻高
對空調企業來說,在當下競爭中,打造產業鏈配套優勢是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路徑之一,不過壓縮機產業的投入性質決定了置身其中的企業走的是一條艱難之路。
江蘇某空調壓縮機企業一位技術負責人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壓縮機制造廠在生產環節中,壓縮機的下線率在千分之幾到萬分之幾,在面向空調整機廠的供貨環節還有上線率,一般為萬分之幾,上線率的指標行業內普遍為100PTM(萬分之一)。而這些指標與工藝要求有關,包括焊接方式、組裝方式、零部件等,考驗的是企業在技術、設備、管理上的綜合能力。
“行業內壓縮機企業各自有優勢,有的在一部分品種上有優勢,有的可能所有品種都做的好,關鍵在于開發一個平臺涉及工裝、模具開發、尺寸大小,投入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該企業技術人士進而認為,“一個整機企業做壓縮機的投入要考量回報,如果回報小于投入,則不見得具備產業鏈優勢。而為滿足自身需求,這樣的整機企業同時也需要對外采購。以美芝和美的為例,美芝給所有空調整機廠都供貨,美的也從所有壓縮機廠采購”。
按照上述壓縮機企業人士介紹的情況,空調企業投資壓縮機的高門檻決定了其投入與回報的可控性難度較大。對此格蘭仕內部一位負責人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不能看短期回報”,該負責人說,“投入壓縮機比做整機的門檻確實高,要求核心配套要扎實,而格蘭仕二期壓縮機項目配置的是國際一流裝備”。據該人士進一步透露,格蘭仕壓縮機產品除了自配,有一部分用于出口。
目前美芝、海立、凌達等專業空調壓縮機企業產能已在數千萬臺,上述行業權威專家認為,整機企業進入壓縮機行業規模做不到500萬臺以上則不成氣候。
不過另一方面,壓縮機行業需求預期較好,產業在線數據顯示,今年1月空調壓縮機排產同比大增40%,排產量不僅遠遠超過去年1月水平,同時也超過2010年和2011年行業在高速增長時期的同期水平,是近四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值。壓縮機企業的積極備貨反映出空調整機制造商對市場的信心度在增加,對未來需求有較好預期。
這意味著,格蘭仕、志高壓縮機項目投產過程中各方面指標如果能嚴格把控、跨過行業門檻的話,無論自供還是出口,或都有較好的出路
(關鍵字:美的 格蘭仕 壓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