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低迷的外需市場,2012年中國外貿增速要實現10%的目標,已經不太可能。
“今年全年大致為6%。目前全年外貿增速并沒有寫進報告,因為從1月1日到12月15日,進出口增速為5.7%,但是到了12月20日,增速就為6.4%。”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脫稿作了上述表示。
商務部多位副部長、各省市區商務主管部門、開發區及駐外的數百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陳德銘在會上說,2012年商務部落實和完善穩定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在3.8萬億美元以上,增速在6%左右,出口占全球份額升至11%左右。
陳德銘說,目前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從2007年的39.6%提高至2012年的55%左右,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1萬億元,增長14%左右。同時,預計2012年進出口3.8萬億美元以上,出口占全球份額升至11%左右。此外,全年實際使用外資有望達到1100億美元,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
陳德銘說,2013年商務部將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
2013年外需市場仍存變數
不論從哪方面看,明年外需市場的不確定性,并不會比讓中國企業倍感煎熬的2012年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今年三季度經濟谷底得到確認,那么明年經濟會比今年略好。但明年從外部來看比今年復雜,明年歐債危機還會延續,美國財政懸崖肯定會有所作為,但不管如何作為,其力度都不足以抵消6000億美元帶來的影響。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明年的外貿形勢不太樂觀,主要有三方面的不確定性:首先,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的債務危機解決前景不明朗;其次,美國經濟數據恢復能否持續未知;最后,明年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比今年更為嚴重。不僅是美國、歐盟,我國和新興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會加劇。
在這種情況下,明年外貿增速目標如何制定成為各方爭論的問題。此前有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明年外貿增速若按照今年目標,有較大完成難度。有相關人士甚至對本報記者表示,2013年外貿增長目標即使是“保八”都有難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也認為,2013年進出口增速會略高于今年,甚至有望超過明年GDP增速,但外部情況難言有明顯好轉,因此,外貿仍難改變低位增長的態勢。
魏建國認為,即便如此,明年外貿目標依然不會調整,還會維持在10%。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今年中國出臺了一系列促外貿的鼓勵政策,這些政策到明年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我們對新興市場開拓有所進展,市場多元化取得了成功,中國對非洲、東盟、金磚國家的出口發展趨勢良好,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帶動出口增加。
“擴內需”仍需更多手段
擴內需,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長期路徑,也是在全球經濟低迷狀況下中國有別于他國的重要增長潛力。
陳德銘指出,2013年商務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穩中求進,開拓創新,增強商務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商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陳德銘說,2013年,在完善消費促進體系,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方面,需要引導熱點消費,倡導綠色循環消費,提升便利消費,保障安全消費。
從相關人士的表態看,服務性消費、網絡購物、物流、有機農業等,或成為下一步消費新增長點。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司長向欣曾在本報撰文認為,按照消費結構變化規律,中國的服務消費將會是今后增長最快的領域。特別是家庭服務、旅游文化、體育保健等服務需求將越來越旺。同時,城鎮化過程也將創造出對流通服務業的需求。
業內普遍認為,流通體制改革是擴大內需最重要的突破口。然而,受困于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更快地通過投資和出口來提振經濟,相較于擴大內需,似乎更為急迫。
本報2012年9月連續數篇報道曾闡釋這一兩難,對于政策制定和操作者而言,“擴內需”政策是一個艱難的、需要極大智慧(601519,股吧)的考驗。數位接近政策制定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相當多的內貿政策落實尚存難度。
所謂實際問題,正是對“保增長”路徑的分歧。有意見認為,要改變目前經濟下行的狀況,以投資和改善出口為主要抓手,見效會更快,而不是促進消費。換言之,以財政補貼,或者免稅、退稅、貼息之類的手段來促進消費的政策,都受到很多現實因素制約。
商務部部長助理房愛卿在去年國新辦舉行的流通產業發展和保障市場供應情況新聞會上的表述,就頗有意味。他指出,擴大消費,國務院非常重視,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但眼前有一些因素,使消費產生了一些趨緩的狀況,包括國際需求萎縮、一些工業增速放緩等因素,都影響了消費的增長。
(關鍵字:外貿 增長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