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漸入冬季儲煤時節。我國最大煤炭港秦皇島港仍然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海平面錨地上稀疏地停著90多艘船舶,而20多天前,等在這里準備裝貨的船有120艘,裝貨船緩慢下降使人不敢輕言煤炭行業已經走出行業“寒冬”。
不過,歷經5月份以來的長達近半年的市場低迷后,煤炭行業回暖的跡象還是依稀可見:最新一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上周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為642元/噸,較前一期上漲1元/噸,該指數連續八期出現上漲。
本報記者調查顯示,總體看,煤炭的價格還處低位,上游企業庫存仍然很高。
與此同時,國家電監會監測的相關數據顯示,9月1日至今,電力需求一直穩步行進在回升通道。盡管有分析由此認為經濟運行已經觸底回升,但與前些年的高速增長相比,目前的發電量增幅實在算“地量”。
煤價八周漲了2.4%
秦皇島港市場煤連續八周上漲至641元/噸,較最低時8月29日交易價626元/噸累計漲了16元,兩個月漲幅2.4%。
轉暖跡象還有其他佐證: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從10月7日的588.5萬噸下降到10月22日的517.3萬噸,較最高點950萬噸降幅達到45.58%。
庫存下降往往是煤炭價格啟動的重要動力。
不過,仔細分析這些數據,行業人士可能樂不起來。首先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快速下降主要是因為大秦線檢修所致。10月8日到22日,大秦線鐵路部門展開了為期半個月的“集中檢修”。檢修期間,大秦線每日上午停電施工三小時。預計大秦線每天將減少進煤25萬噸左右。大秦線檢修行情常為業界炒作,然而今年煤炭行業并未因此“雄起”。
數據顯示,環渤海四港煤炭場存由檢修前的1170.3萬噸下降至1067.5萬噸,僅下降102萬噸。而去年大秦線“秋季檢修”煤炭場存由1090.4萬噸下降至812.4萬噸,直降278萬噸。此外,今年檢修期間,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兩周才漲了5元,而且后一周才漲1元/噸,漲幅較前明顯收窄。而2010年大秦線秋季檢修開始,動力煤價格經歷一輪長達兩個月的上漲,上漲近100元/噸。
發電量增幅“地量”攀升
29日,一股寒潮由北及南席卷中國南北大地。山東一火電廠發電機組白天負荷大概70%,晚上負荷50%。
隨著冬季來臨用電需求漸入旺季。國家電監會監測的相關數據顯示,9月1日至今,電力需求一直穩步行進在回升通道。調度口徑月累計發電量顯示,9月初,這一數據同比下降1.73%,10月24日升至同比增加3.81%。電監會一位人士表示,從發電量數據看,經濟運行已經由前期下行態勢至觸底回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發電量同比增幅還處于一個“地量”水平。2002年至今以來,除了2008年和2009年,其他年份用電量增幅全在10%以上,其中2010年和2011年用電量增幅分別是14.76%和11.97%。電監會人士預測,2012年全年用電量增幅或在5%左右。
今年夏季電力需求低迷就露端倪。電監會一人士介紹,今年5月份國家曾經出臺了穩增長的部分措施,不料效果并不明顯,二三季度中國經濟仍在向下運行。
需求偏淡壓制煤炭后市
秦皇島海運煤炭市場分析師安志遠認為,目前煤炭市場淡季特征明顯。
分析人士認為,大秦線檢修結束后,煤炭調入量快速上升,煤炭庫存有望繼續提高,當前市場供需寬松的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同時電廠和全社會煤炭庫存偏高、電煤需求疲軟等因素將抑制煤炭價格的上漲。
另外,導致本次煤炭價格下降的因素仍在壓制后期煤價走勢。
首先是煤炭的需求仍然偏淡。最近,秦皇島港煤炭日調出量約60多萬噸,屬于偏低水平,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20多天。據介紹,秦皇島港滿負荷的時候,煤炭日調出量會達到八九十萬噸。
國際煤炭價格仍然低位運行還在打壓國內煤價上漲。澳大利亞動力煤價格周指數8月中旬反彈至92美元后又轉頭下探至新低:80美元。進口低價煤炭不斷搶占我國動力煤需求最旺的東南沿海市場,進而制約國內煤炭價格。
中銀國際煤炭分析師唐倩認為,全社會的煤炭庫存總量仍然維持高位,只是煤炭庫存由港口“搬家”到了電廠。實際上全社會總體煤炭需求并沒有實質改善,這一切使得反彈的基礎并不牢固。
低電量狀況可能持續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1-9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68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27023億千瓦時,同比僅增2.9%。而重工業用電量22060億千瓦時,同比僅增2.6%。實際上今年4月份以來,占到全社會用電總量60%的重工業用電量同比增幅一直在5%以下,其中9月份同比增幅甚至下降0.1%。
重工業用電表現不佳,與本輪經濟調整的特點有關。2012年與2008年明顯不同,國家此輪刺激經濟更注重結構調整,即有保有壓――資金更多支持新興產業,更多發展低碳環保產業,并繼續抑制房地產和高耗能行業。
一位業內人士稱,如果經濟增長結構性調整的政策不變的話,低發電量的狀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關鍵字:煤價 用電量 煤炭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