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利潤下滑態勢在一季度末有了季節性的企穩跡象。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1~3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下稱“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應交稅費同比繼續保持增長,實現利潤同比下降、環比上升。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9%,3月比2月環比增長14.1%;實現利潤同比下降9.1%,下降幅度比1~2月份進一步擴大,但3月比2月實現利潤環比跳增32.2%。
國有企業利潤在今年1~2月份再次出現了金融危機爆發過程中曾出現的負增長態勢,也一度引起了市場的擔心。因為兩年多來,中國的企業利潤還沒有經歷過今年前兩月這樣的下滑趨勢,低迷的需求和居高不下的成本已經開始頻頻示警。
1~3月份,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的行業為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等,大部分是基礎行業,特別是工業原材料行業。在中國的國企利潤結構中,基礎行業一直占據了企業利潤的絕大多數,所以不可避免地帶動了國有企業利潤整體下滑。其中,鋼鐵行業在今年一季度還出現2000年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
1~3月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的行業為煙草、汽車、電力、郵電通信等,多屬制造業,其利潤的增長對沖了基礎資源工業的利潤下滑。
接近政府的相關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工業利潤的下滑既反映了基礎資源行業從以往過高利潤水平的自我調整趨勢,也反映了經濟放緩對于工業的影響,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到8.1%,減少了對工業基礎原材料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利潤數據在月度和季度之間波動十分大,變化速度也比較快,一旦需求企穩,企業利潤可能不會一直呈現負增長的狀態。
雖然現在還難以判斷3月份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積極跡象是不是趨勢性的回升,是“已經穩”還是“趨于穩”,但就目前多部門集中或明或暗的表態來看,政府采取進一步觀察經濟走勢、維持當前調控幅度、不求進一步政策大刺激而轉向預調和微調的政策偏好似乎較為明顯。
國家統計局網站上在本周貼出了署名郭同欣的個人文章,其中就建議當前要“促穩”和“求進”,要有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適度的貨幣政策。該文章并沒有建議政府刺激投資和擴大信貸總量,而是希望更積極和更適度地、有針對性地支持中小企業,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支持居民消費。
而央行相關負責人也通過新華社的采訪向外界傳遞出,下一階段要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特別是對因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而存在資金需求的金融機構,將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持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資金支持,支持好中央重點投資項目后續資金需求及保障性住房建設,合理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
不過,短期內,企業資金面仍會比較緊,今年前三月國有企業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長高達35%,企業方面也希望央行能適度放松銀根加快企業自身調整。
野村證券認為,今年年內還有兩次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最近的一次可能會在5月份發生。